▋媒體投稿

  • 腦部、胸腔、器官移植,重大手術容易低體溫,積極體溫管理,減少手術併發症,麻醉科醫師解析
    大量出血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相當具有挑戰性。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鄒美勇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位大動脈破裂的患者,內出血非常嚴重,送到急診室後便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手術傷口很大從胸部延伸到腹部。手術過程中,要不斷輸血維持生命跡象,鄒美勇醫師說,患者的心跳、血壓很不穩定,體溫也降得很低,...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21 
  • 戴口罩有助預防猴痘嗎?
    彷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ovid-19還繼續在全世界亂竄,竟又冒出個猴痘。就在各國邊境重新開放,遊客們正準備再次飛行 — 並且不戴口罩 — 但現在面對猴痘的威脅,是否又要再將口罩戴好戴滿呢?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口健康和疾病預防副教授Andrew Noymer博士表示,猴痘有幾...
    健康新聞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2022-07-18 
  • 中年婦女做「這1件事」 美研究:降低30%乳癌風險
    乳癌是台灣女性第四大致命癌症,但卻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中年婦女只要減重9公斤以上,並且維持體重不復胖,就可降低乳癌發生率達32%。婦女減重就能降低乳癌發生率這項研究刊登在《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由美國癌症學會的科學家,針對18萬位5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分析調查,研究單位在9年期...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7 
  • 疫苗副作用分3大類 中醫教你用「吃」來緩解
    隨著新冠疫苗開打第4劑,許多民眾開始擔心疫苗副作用而猶豫要不要打,但中醫指出,施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的選擇;若擔心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不適副作用,可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及身體修護,比起西醫治療來說,不僅使用限制少,對身體副作用也比較小。以下整理出常見3類疫苗副作用,與相應的日常保養藥方。中國醫藥大學附設...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7 
  • 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要追求腸道黏膜癒合,別讓發炎持續危害,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是啊,我現在都吃得下,身體狀況好很多了。」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6 
  • 感謝糖尿病讓我學會生活自律!模範糖友分享翻轉健檢報告紅字的秘訣,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我要感謝糖尿病!」56歲的仲女士說,「因為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讓原先非常排斥運動的我,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生活,應該是50歲前的我從沒想過的。」仲女士說,五年多前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 糖化血色素8.3%,去醫院檢查確診是糖尿病後,我當下是恐慌...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5 
  • 怕傷身不敢開刀?醫授「新招」術後2天就下床
    吳先生早期發現大腸癌,必須手術切除大腸中腫瘤,傳統認知中,身體開刀一定會讓病人元氣大傷、術後虛弱,但羅東博愛醫院導入ERAS術後加速康復照護,吳先生術後只感到輕微疼痛,術後隔天就可坐在床緣些微活動,術後2天即可下床走動,精神與體力都恢復快速。「術後加速康復照護」(Enhanced Recovery ...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5 
  • 對付長新冠症候群 中醫依不同「體質」對症下藥
    許多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雖然解除隔離,甚至快篩轉為陰性之後,但仍有慢性咳嗽、胸悶、疲倦、腦霧、失眠、月經失調、肌肉痠痛等症狀,統稱為長新冠症候群。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洪怡錂醫師表示,感染新冠肺炎後的體質調整是中醫的強項,中醫師會根據體質給予不同處方,幫助病患盡快恢復健康。仁愛醫院中醫科洪怡錂醫師...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7-15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