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跨領域團隊建置AI智慧預測系統 助攻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防治

智慧預測系統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智慧預測系統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國人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已經超過五成,而2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則高達12.8%。冠狀動脈疾病(CAD)則是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奪走超過萬人的生命。這些數據反映出臺灣在代謝疾病與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挑戰格外嚴峻,突顯建立早期預測與個人化防治系統的急迫性。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基隆長庚醫院、宏碁與陽明交通大學自109年起共同推動「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透過跨領域的整合,運用AI智慧分析結合基因體、代謝體與腸道菌相等多重資料,逐步打造專屬於臺灣族群的精準醫療平台。

AI演算建立模型 合併腸道菌可及早辨識高風險族群

臺灣研究團隊以本土族群為主體,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腸-腎軸」與「基因-脂質-心血管疾病」的跨體學機制。在糖尿病患者常見且致命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變研究中,研究團隊納入990位受試者,涵蓋健康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以及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藉由AI演算法進行整合分析,建立準確率高達七成以上的疾病分類模型,並揭示13種與腎功能相關的菌群。若將腸道菌檢測與AI模型應用於臨床,或可即早辨識出高風險族群,並以飲食調整、益生菌補充或藥物介入的方式提供個人化治療策略,進而有效降低患者進展至洗腎的風險,減輕健保的龐大負擔。這項成果已於2025年3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Gut Microbes》。

找出脂質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關聯 肥胖控制是疾病防治核心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團隊應用多體學與AI研究來自基隆長庚醫院的781位受試者,依風險程度分為健康對照組、高風險組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研究團隊發現血漿磷脂濃度會隨著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升高而下降,成為疾病進展的重要代謝標記。而LPCAT1基因突變被確認在脂質代謝異常與CAD進展中扮演核心角色。這項研究不僅為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篩檢提供了新工具,也再次驗證脂質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顯示肥胖防治即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這項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marker Research》。

智慧預測系統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 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代表研究成果正在從實驗室逐步走向臨床應用,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三方力量所建立起的國人疾病多重體學資料庫與AI智慧預測平台,未來可望與健保資訊雲串接,提供醫師臨床決策支援,廣泛應用於其他重大疾病的研究與臨床照護。

研究論文全文: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5.2473506

https://doi.org/10.1186/s40364-025-00821-y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