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高處施工不慎失足墜落、臉部直接強烈撞擊著地,46 歲王姓建築工一度因為多處顏面骨折、外觀變形,以為自己將永久毀容。所幸,經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率領團隊進行「隱形切口」顏面重建後,不僅功能恢復,連臉上都看不到外露疤痕。
墜落後多重創傷 排除生命危險隨即顏面重建
鄭旭棠醫師指出,王男跌落約五公尺高的平台後,臉部瞬間承受巨大衝擊,造成多處顏面骨折,嘴唇深度撕裂、腫脹到無法清楚說話,還同時合併右股骨遠端及左股骨轉子間骨折。王男送醫時,雖然意識清楚,但 顏面創傷除了外觀問題,更可能影響牙齒咬合、吃東西、說話,甚至視力或神經麻木等症狀。因此,送醫後先排除腦部、眼睛與頸椎傷害後,待生命徵象穩定,即安排重建手術。
高難度「隱形切口」精準重建確保無疤復原
亞大附醫骨科團隊在為王男完成下肢骨折固定後,整形外科隨即接手處理王男的臉部重建。鄭旭棠醫師提到,經評估患者傷勢,後來決定採用最高難度的「隱形切口」手術方式。
鄭旭棠醫師解釋,這項手術關鍵在於執刀重建過程,必須透過口腔內黏膜及眼下結膜處進入,不在臉部留下任何外露疤痕。醫師必須要極度了解、熟悉人體臉部解剖構造;並得在視野狹窄、空間有限的限制下,使用可吸收的人工骨釘與骨板,精確重建上頷骨、下頷骨及雙側顏面骨折的骨架,確保術後臉部線條與功能穩定復原。
顏面外觀與功能同恢復 術後「像沒開過刀」
經過醫師耗時數小時的手術修補,王男醒來後雖然臉部仍有腫脹,但整張重擊地面的臉,完全看不到手術切口痕跡,連護理師都驚呼「像沒開過刀」。 凹陷的臉部因骨架重建而回復原貌,後續咬合進食與行走問題,也透過復健慢慢康復。
臉腫脹與複視恐是骨折警訊 早治療恢復生活品質
鄭旭棠醫師提醒,高處工作者是顏面骨折高風險族群,若出現臉部腫脹不退、咬不準、張口困難、複視或局部麻木,都可能是骨折警訊,應及早就醫,以免日後需要更大範圍的手術。他強調,現在醫學上對於顏面重建,除了功能復位,更講求避免外露疤痕,讓患者能在身心上都重拾信心,恢復日常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