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冷吱吱枕邊人都受不了 不想越睡越遠,有沒有救?

多數人手腳冰冷其實是寒氣由內而生,因脾胃虛寒而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而天一冷血管收縮,血液供應到四肢末梢的能力減弱,四肢、尤其是指尖冰冷現象會更加明顯。

冬天手腳冰冷,即使蓋厚被、著毛襪、戴手套都沒有幫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說明,多數人手腳冰冷其實是寒氣由內而生,因脾胃虛寒而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而天一冷血管收縮,血液供應到四肢末梢的能力減弱,四肢、尤其是指尖冰冷現象會更加明顯,靠外在衣著幫助有限,找出可能原因及體質問題,才能從根源改善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好困擾 NG習慣先改掉

手腳冰冷成因多,快來看看下列NG事項你中了幾項:

(1) 愛喝冰、冷飲

體內環境約36.5度至38.5度,突然攝入冰水、冷飲容易讓氣血凝滯,也就是所謂的「寒凝氣滯」。

(2) 精緻飲食攝取過量

甜食、炸物吃太多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而當胃功能變弱,除造成噯氣、脹氣等問題之外,也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另外,此類食物普遍缺乏礦物質、維生素等製造血紅素的成分,進而影響血液循環。

(3) 久坐、缺乏運動

身體肌肉比例降低會使新陳代謝變慢,同時減少身體產生能量、熱能的機會,導致手腳變得冰冷。

(4) 過度節食、用餐時間不規律

長期血糖偏低會讓人精神不佳、四肢乏力,再加上缺少營養素,如與鐵質吸收有關的維他命C,可能會導致體內缺鐵,進而引發血液循環、血液不足問題,表徵常以臉色蒼白、畏寒、疲倦等現象呈現。

食補要補對 確認自身體質再下手

要進行食補,一開始可先以引補打底,張馨慧醫師分享,燉牛肉紅棗湯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牛肉富含鐵質,有助血液循環,還有生薑大棗湯中的生薑可以驅寒,大棗可以協助調整脾胃功能。先把脾胃顧好,消化吸收才能改善,如吃了上述食材未出現口乾舌燥的情形,就可以開始進行冬季溫補。

體質不同,溫補食材也會有所差異,民眾可向中醫師做諮詢,確認自己為何種體質後再進補。張馨慧醫師表示,常感到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精神疲乏、說話聲音低微且易冒汗、易喘者,可能為氣虛體質,可將人參、黨蔘、太子蔘、五味子、黃耆等益氣藥物拿來燉肉湯,另外,可多吃黃豆、山藥、大棗、栗子、牛肉等食材。

血虛者常面色枯黃、口唇蒼白、手指甲偏白、易頭暈眼花、全身乏力、失眠、耳鳴、心悸,此族群可藉由吃阿膠、桂圓肉、荔枝、葡萄、黑芝麻、豬血,搭配當歸、熟地、白芍或十全大補湯等養血藥協助改善。

另外,張馨慧醫師提醒,「痰濕」體質者通常伴隨肥胖、臉部及頭部易出油、大便黏膩等問題,這些體內較濕熱的人就不建議進補。但仍能健脾、除溼、清熱,日常可以荷葉、山楂、茯苓泡茶當茶飲喝,或喝乾薑、紅棗湯來補血,溫陽抗寒。

每天按摩穴位15分鐘 讓手腳暖起來! 

張馨慧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大拇指指腹按摩相關穴位,六個穴位按摩時間總長大約15分鐘,搭配旋轉手腕、腳踝,伸展指尖,讓手腳稍微活動,身心放鬆,有助於改善手腳冰冷情形。

手部:

(1) 勞宮穴

將手握拳時,中指指尖指到的位置就是勞宮穴,屬於心包經。

(2) 神門穴

掌心面向自己,第五掌骨基部與腕橫紋交接處,可按到一顆硬硬的骨頭,下方肌腱的內側即神門穴,按到會有點痠軟的感覺,其為心經一環 。

(3) 內關穴

由腕橫紋開始往心臟方向約三個手指位置,手握拳時會看到有兩條筋浮出,兩條筋中間就是內關穴,屬於心經。

按壓這三個穴位可以促進手掌、手腕的血液循環。

腳部:

(1) 三陰交

三陰交

內踝尖上四橫指,在脛骨與阿基里斯腱中間凹陷處,為肝經、腎經、脾經三陰經匯聚處,有補脾土,助運化等功效。

(2) 足三里

將膝蓋彎曲約90度,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四指,即為足三里,為胃經穴位,助調理脾胃,和腸消滯。

(3) 湧泉穴

湧泉

腳底板前1/3中間凹陷處,為一腎經穴位,其名代表腎氣從此處源源不絕湧上,按壓可促進血液循環。

張馨慧醫師也補充,每日快走或慢跑約20分鐘,可促進手腳及骨盆腔血液循環,對久坐族群,尤其是女性有幫助。另外,打太極拳、八段錦等緩和運動,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即便生活忙碌,維持良好運動習慣與作息,才是通往健康的不二法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

資料來源:

1. 醫砭http://yibian.hopto.org/

2.人體腳底 png來自 .pngtree.com/

3. Pngtree.com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