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幼兒肥胖 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重視幼兒肥胖,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重視幼兒肥胖,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台灣成人每兩人就有一人體重超標,肥胖恐提高超過200種疾病風險,甚至導致全因死亡率上升,可說是萬病之首!至於兒童肥胖為健康帶來的風險,並不輸大人,因此,更需要從小幫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留意體重變化,遠離肥胖帶來的疾病威脅!

台灣的肥胖問題有多嚴重?以成人而言,每兩人就有一人體重超標,推估超過一千萬名成人有體重問題。為何台灣的肥胖問題如此嚴重?源於大部分國人對肥胖認知不足!長久以來,不少人總覺得身材胖胖的人可愛、有福氣,而且沒有身體不適的問題,然而,持續放任脂肪堆積,罹患各種慢性病與癌症的風險勢必大增。

台灣兒童肥胖率高居亞洲第一

成人肥胖問題嚴重,兒童呢?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肥胖比率高居亞洲第一,每四位小學生就有一位過重,國中生則是超過三成,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胃腸科主任林裕誠指出,「兒童肥胖為健康帶來的風險,與大人相似,雖然共病問題不如成人嚴重,但實際上血糖、血脂肪或肝功能指數可能已有變化,只是臨床表徵還不明顯」。

他表示,「臨床上,可見兒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上升,脂肪肝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不要以為脂肪肝是成人才有的問題,雙北地區約有20~25%的肥胖兒童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並伴隨肝指數異常,甚至出現肝纖維化。整體而言,兒童肥胖不僅會增加代謝性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及社交學習」。

林裕誠醫師補充,兒童肥胖引起的精神疾病有被低估之嫌。另外,當前父母所關注的性早熟問題,其中一部分可能與肥胖有關。他強調,維持健康體位應從兒童時期開始,避免未來發展為成人肥胖問題!

4途徑.協助兒童控管體重

林裕誠醫師指出,協助兒童控管體重主要以改變生活習慣為主,包括以下面向:

飲食控制 

3~6歲學齡前兒童是培養正確飲食習慣的黃金階段,應養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挑食、減少甜食與含糖飲料攝取、養成吃早餐等習慣等。林裕誠醫師強調,「以家庭共同用餐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他表示,孩子與父母一起用餐,可從父母的引導中,認識營養均衡的概念、培養良好的用餐禮儀。

規律運動

不同年齡有不同做法,建議依孩子的體能狀況選擇適合且有興趣,同時不致對身體造成傷害的項目,林裕誠醫師表示,「鼓勵從事一週五次,每日至少60分鐘的中等強度(喘,但仍能講話)體能活動,較能達到體重控制的效果。建議初期可先從半小時開始,採階段性達成目標,逐步增加至每日60分鐘,由於時間可累加,分段進行,較不易讓孩子產生抗拒」。

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造成荷爾蒙失衡,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成人兒童都一樣!林裕誠醫師指出,荷爾蒙的變化會讓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偏好高糖、高油的食物,這些食物往往熱量高,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合理使用3C產品

孩子過度使用3C產品(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是導致肥胖的關鍵因素之一,事實上,3C產品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影響,除了肥胖之外,還與視力、身心發展和學習都有潛在的負面作用,因此,務必制定合理的3C使用規範至關重要,包括:限制每日螢幕時間,禁用睡前3C,或在用餐時禁用。

重視幼兒肥胖,應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肥胖帶來的疾病威脅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胃腸科主任林裕誠

※原文刊載於2028年10月號《媽媽寶寶》。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34820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