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人染疫死亡率高 這個共病最容易被忽視

陳金順副院長及彭渝森醫師均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染疫,死亡率都比常人高。

被稱為洗腎王國的台灣,有許多慢性腎臟病及正在進行血液透析(洗腎)的患者,而根據義大利及美國的研究,這群人正是新冠肺炎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群人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彭渝森更指出,腎臟病患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同齡健康者的5.8倍。高雄榮民總醫院陳金順副院長表示,有研究顯示染疫的非洗腎之腎臟病患,死亡率超過四成,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防疫需更謹慎。

三高易導致腎臟病 心腎症候群互影響

過去40年來,腎臟病患越來越多,彭渝森醫師表示,主要由糖尿病跟高血壓引起,造成數字快速上升,腎臟病為三高衍生的後遺症,為成人慢性病的一環。開始進入洗腎的患者中有六成是糖尿病患,由於飲食習慣跟慢性病控制不夠好,直接也間接傷害器官,加上隨著年紀增長,腎臟功能也會逐漸退化。

除了血糖與血壓之外,高血脂也是幫凶,彭渝森醫師強調,血脂高會使血管硬化、腎臟功能退化,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風險增加,也會導致心臟輸出量下降,這種情形稱為心腎症候群,互為惡性循環。

治療腎臟病之外 同時治療共病延緩惡化

當被檢查出腎功能異常,需區分為可逆或不可逆,主要檢查包括病史詢問、基本的尿液、血液、影像學檢查及可能的特殊檢查,若無法判斷,則會進一步作腎臟穿刺病理檢查。當確認為可逆性,則是針對問題解決,恢復腎功能;若診斷為不可逆,便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腎臟病,此部分依腎絲球過濾率可分五期,每一期皆有相對應的治療及保養建議,患者應依此些原則,再加上專業醫療人員建議,延緩慢性腎臟病之進展。

陳金順副院長再次強調,慢性腎臟病除了治療腎臟本身之外,同時也需要治療共病及其他導致惡化的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腎臟病沒辦法治癒,治療的目的是延緩惡化。」即使進展到末期腎病變,接受透析治療,腎功能也僅恢復為常人的30-40%,仍需持續維持類似慢性腎臟病的基本生活、飲食之保養。

血脂標準隨嚴重度下修 越嚴重者越低

血脂不同於血壓、血糖較易測得,症狀也不明顯,因此患者相對容易鬆懈。彭渝森醫師指出,高血脂患者必須控制飲食與服藥控制,第一期至第四期患者與常人的膽固醇標準相同,總膽固醇建議200 mg/dL以下,低密度膽固醇130 mg/dL以下,美國醫界更是建議越低越好;而第五期與洗腎患者由於腎衰竭、心臟病、身體慢性發炎等複雜因素,已非單純控制血脂就可幫助病情。

曾經中風過、有冠心病的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建議控制在70 mg/dL以下,最好每3至6個月抽血檢驗。目前用於治療高血脂的藥物多為Statin類藥品,研究證實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減少膽固醇的生成,目前對於降低膽固醇效果良好,彭渝森醫師提醒一定要規律服藥,不能擅自停藥。

腎臟病染疫死亡率極高 慢性病之冠

然而在新冠肺炎中,死亡者多半為高齡,且患有慢性病,包含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陳金順副院長表示,免疫系統失調和腎臟疾病有高度關聯性,進而容易感染各類細菌、病毒,面對COVID-19也不例外。彭渝森醫師指出,這應該跟洗腎患者一週需洗腎三次,經常出入醫療院所有關,不過尚未進入到洗腎的患者,只要做好個人防疫措施,機率應該與一般人相同。

但兩位醫師均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染疫,死亡率都比常人高。陳金順副院長指出,一般人染疫的死亡率為5%左右,而根據義大利研究發現,非洗腎之腎臟病患死亡率高達44.6%,且年紀越大、腎功能越差者預後更差。

彭渝森醫師分享,第一到第四期腎臟病患,隨著嚴重程度增加,新冠死亡率甚至高出同年齡層的糖尿病患,更為同齡健康者的5.8倍。他進一步解釋,由於多重共病,加上腎臟病患白血球、T細胞的保護力差,全身器官也較弱,因此染疫後容易一發不可收拾,一起衰竭,因此控制好病情並施打疫苗,為腎臟病患的防疫指標。

彭渝森醫師也強調,打疫苗後的副作用與一般人相仿,並無增加,除了少數針對腎臟移植的抗排斥藥物需避開,服用其他藥物都可以施打疫苗。

腎臟病患除了戴好口罩、量體溫、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之外,也可以多利用免費社區快篩,即使染疫也可在第一時間發現。陳金順副院長建議,除了患者本人,家屬也不可鬆懈,盡量避免進入洗腎中心,也必須做好個人防疫措施。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