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C肝炎 成肝癌高危險群
肝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殺手,占男、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第一和第二位,在台灣南部地區,更持續30年高居死亡人數第一名。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牟联瑞指出,B、C肝炎是肝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若是合併肝硬化的病人,較一般人得到肝癌的機率,高出100倍。因此,定期篩檢成為早期發現的關鍵,健保署自民國99年起,已對慢性B、C型肝炎病人,進行定期追蹤。
 
牟联瑞指出,臨床上有位68歲的男性,不知道自己患有C型肝炎,未接受檢查和追蹤,等到症狀出現時,已屆肝癌末期,只能以動脈血管栓塞來暫時控制病情,無法徹底治癒癌症。目前感染慢性B、C型肝炎,成為肝癌的最高危險因子,但透過定期追蹤,可偵測出早期肝癌。不過目前B、C肝帶原者,有超過7成,未接受定期追蹤,以至於發現癌症時,已來到末期,存活時間大幅縮短。
 
據台南市立醫院的調查,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的病人中,3年內發現的肝癌患者共有392人,扣除非B、C肝炎和未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後,共有288名病人,再將其分為定期追蹤和非定期追蹤,分別有79和209位。288位患者中,B、C肝炎各占一半,男女比例為二比一,透過分析發現,有追蹤組的肝癌,有86%是早期;非定期追蹤組,僅有39%是早期,61%是中後期。存活率部分,有追蹤組病人,追蹤4年時,有70%仍存活;未定期追蹤組,僅有40%仍存活。
 
最後,於追蹤期間,有追蹤組有22人死亡,平均存活41.4個月;未追蹤組則有107人死亡,平均存活26.7個月。無論是在腫瘤發生期別和存活率,有追蹤組皆優於未追蹤組。牟联瑞呼籲,有B、C肝者應定期接受專科醫師的抽血及超音波追蹤,若符合治療條件,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不僅可改善肝功能,更能減少肝癌發生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