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就有標靶藥物? 從「碘-131」帶你認識核子醫學

你可能沒聽過核子醫學,但應該聽過十餘年來超夯的正子攝影,究竟核子醫學科如何利用放射性藥物來幫助癌症診斷甚至治療?有請專業醫師來解惑。

在標靶藥物出現前,癌症治療多以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為主,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細胞,進而造成相關副作用。而後標靶藥物問世,協助改善此困境,也拉開了名為「癌症治療新世代」的序幕。但你知道嗎?其實遠在80年前,1940年代即有標靶藥物實際應用的例子,也就是治療甲狀腺癌的「碘-131治療」。

放射性藥物藉不同射線 偵測同時殺死癌細胞

要了解「碘-131治療」,就不能不提到核子醫學。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解釋,核子醫學科與放射診斷科不同,醫師在診斷時並不透過X光、電腦斷層(CT)等儀器,而是事先使用帶有放射性的藥物,以口服或針劑等媒介送入病患體內,過一段時間後,再藉由掃描病患身上發射出來的放射性來診斷並治療。

以甲狀腺而言,要製造甲狀腺素就需要碘,而甲狀腺癌細胞分化出來時仍保有吸收碘的功能,也給了「碘-131」發揮效用的機會,病患於手術切除甲狀腺後進行碘-131治療。黃玉儀主任表示,碘-131會同時釋放放射性較弱但能穿透人體的γ射線,與作用距離較短但能量較強之β射線。當癌細胞吸收帶有放射性的碘-131,核子醫學科醫師可藉由偵測γ射線發射位來定位癌細胞位置,同時,帶有一定能量的β射線可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甲狀腺癌的效果。

只要能診斷就有機會治療! 核子醫學發展性高

一般民眾對核子醫學可能不甚熟悉,但一定有聽過正子攝影(PET,或稱正子掃瞄)檢查,它也是藉由注射放射性藥物到病患體內,再利用掃描儀器來顯示影像,大幅提升癌症診斷精準度。

黃玉儀主任說明,使用放射性藥物時,可依「診斷」及「治療」兩種不同目的,在特定分子上黏上適合的放射線(α、β、γ),而這同時也代表「只要能診斷,幾乎都能治療」。因此不僅甲狀腺癌,其他癌症同樣也有機會能受惠,也就是說,核子醫學未來的發展性相當高。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新曙光 PSMA藥物發展大躍進

除了甲狀腺癌之外,近來核子醫學最夯議題不外乎是攝護腺癌PSMA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攝護腺特定細胞膜特定抗原)治療。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約九成攝護腺癌病患會有PSMA表現,以此抗原做為標靶,不僅可以加強診斷轉移之癌細胞,也能協助大部分病患做後續治療。

黃玉儀主任指出,雖PSMA藥物已出現,但仍需經過一連串安全性大型試驗,以美國為例,PSMA藥物收案加試驗於去年(2021年)8月結果出爐,因此預估約在今年第一季,美國FDA應可核准此藥物用於治療復發晚期攝護腺癌。屆時對臨床上無有效藥物治療的病友來說,是一道治療新曙光,民眾也可多加留意相關訊息。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