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SMA健保擴大給付 病患終於能勇敢追夢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病患帶來更多元且個人化的治療選擇。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病患帶來更多元且個人化的治療選擇。

每年8月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關懷月,SMA對每個人所造成的影響都不同,依照發病年齡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症狀有很大的差異。SMA患者薏婷從小即確診,因疾病失去行走能力,卻在家人和師長的支持下,培養出了獨立且堅強的個性,更榮獲2024年總統教育獎。

「不方便的地方主要是小學一到四年級,還不能用電動輪椅,所以都是家人手推輪椅帶我上下學」SMA病患薏婷分享起兒時的回憶,幾乎都是在輪椅上度過。對許多跟她一樣的患者而言,能夠像一般小朋友一樣蹦蹦跳跳、到處玩耍的童年,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奢望。

發生率萬分之一 肌肉功能衰退最終連呼吸都有困難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簡稱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病患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與萎縮,嚴重時甚至無法自主呼吸。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行政副院長周宜卿醫師解釋,SMA的發病率因地區與族群而異,全球平均發病率約為每10,000名新生兒中有1人患病。根據發病年齡與運動功能的不同,SMA可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第1型SMA約佔60%,這些病患在出生後數月內發病,往往無法撐過兩歲;第2、3型的病患雖然發病時間較晚,但也會因為肌力的下降而影響運動能力,最終危及性命。

全台約有450位SMA病患 終生與死神賽跑

像薏婷這樣的病患在台灣不算少數,根據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的估計,全台目前約有450位SMA病友為不同嚴重程度的症狀所苦,也因為是隱性基因的遺傳性疾病,許多病患家屬直到家人發病才知道家族內有這樣的基因。薏婷的奶奶分享,當時得知孫女罹患這個罕見疾病時,覺得猶如天要塌下來一樣的震驚,認為這個小孩沒救了。當時的病患只能與時間賽跑,等待醫療科技的進步可以給SMA一個生存的希望。

SMA病患終盼到罕病藥獲給付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薏婷的等待有了好的結果,近年SMA治療領域有了嶄新發展,部分療法可望透過調節特定機轉,延緩神經元退化,進而幫助維持肌肉功能,實際療效仍須由醫師評估並依個人狀況調整。

薏婷分享,當時得知有藥物選項可申請時,內心充滿期待,感覺未來多了一份保障,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懷抱著對身體惡化的擔憂,想著自己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無法呼吸的狀況。但因為藥物價格昂貴,一般家庭不可能負擔得起,因此只能默默等待罕病用藥的健保給付。好在多個病友團體、醫界與學會的爭取下,藥物順利通過健保給付,薏婷過程中仍需接受審慎評估,但能有更多治療選擇,對她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支持。

但這時,新的問題浮現,SMA病患因為肌肉萎縮,會出現脊椎側彎的狀況。薏婷因為脊椎側彎角度過大,經嘗試脊髓注射治療後未獲理想效果。薏婷說,那時真的很灰心,以為經歷了種種困難後終於有了出路,但沒想到居然會在最後一關面臨無法用藥的窘境。

治療選擇多元 醫:需依病患狀況評估與討論

近期,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病患帶來更多元且個人化的治療選擇。

過去,SMA的治療方式相對有限。然而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2024年健保放寬給付標準,讓SMA病患除了原有的脊髓腔注射藥物外,也能選擇其他治療方式。周宜卿副院長指出,對於部分因脊椎側彎等因素難以接受脊髓腔注射的病患,可經醫師評估後選擇替代療法(如口服藥物),以確保他們能夠獲得持續的治療。

周宜卿副院長說明,SMA治療的目標在於延緩退化並促進進步。每種藥物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優勢。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個別情況、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家庭需求,綜合評估並制定出最適合的治療目標和復健計畫。這不僅有助於維持身體功能,更能顯著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長期追蹤數據也顯示,及早且持續的治療與復健,有助於避免運動、吞嚥、呼吸等功能持續惡化。SMA治療的未來趨勢是更加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期能為不同病患提供最佳的治療效果。

病友薏婷分享,過去因肌力限制,連打開化妝品的蓋子都十分困難,但在接受治療並配合復健後,現在竟能自己完成這項看似微小的動作。周副院長強調,SMA的治療目標很大一部分在於提升生活品質的實際成效,在治療與復健過程中,病友逐步找回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對她而言這是邁向生活自主的重要一步。醫師也提醒,每位病患的治療反應不同,療效須經長期觀察與評估。

不求一步登天 但求珍惜每一步的向前

SMA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挑戰。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和健保政策的調整,SMA患者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生活品質也有望獲得改善。「我們不求一步登天,但求珍惜每一步的向前。」薏婷說,她目前已經接受了快兩年的治療,狀況穩定。不用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狀況,讓她可以放手追尋自己的夢想。目前就讀逢甲大學的她,正在攻讀研究所課程,畢業後規劃往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域前進,希望能為社會跟環境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造福更多的人。

想了解更多薏婷的故事,請點以下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GdxJQ5DZU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