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約每七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因輕微跌倒導致髖部或脊椎骨折,不僅嚴重影響長者的行動力與自理能力,更可能增加臥床、感染及早逝的風險,是高齡健康的一大隱形殺手。為協助民眾及早發現、積極治療,亞東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分享,結合AI科技與跨科照護團隊,協助患者精準診斷、即時介入,搭配健保擴大給付政策,成功幫助眾多高齡患者逆轉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重拾行動力與生活信心,真正實踐「健康老化、自在行走」的目標。
及早發現、持續治療 骨質疏鬆可大幅改善
吳凱文主任指出,骨鬆治療的核心不僅在藥物使用,更仰賴個人化的評估、長期追蹤與生活型態的調整,包括充足的營養補充、規律運動與跌倒預防等。許多民眾對骨鬆仍存有「無症狀就不用理會」的錯誤觀念,直到骨折發生才驚覺嚴重性,往往已為時過晚。
他進一步分享,一位高齡 98 歲的阿公,十多年來穩定遵從骨鬆治療與保健計畫,規律補充鈣片與維生素 D,每日散步、騎腳踏車巡視田園,至今仍可自理生活。這樣的健康狀態正是早期介入、長期管理的成果縮影,也證明年齡從來不是限制,正確的治療與積極的態度才是關鍵。
AI助攻骨鬆早期發現 提早治療防骨折、守住行動力
骨質疏鬆初期多半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直到發生骨折才警覺問題嚴重。吳凱文主任表示,透過AI輔助判讀及跨科整合照護,我們得以提早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時展開治療,幫助患者穩定骨質、避免骨折、延續自立生活能力。系統可自動分析醫學影像,精準預測患者骨質狀況,當AI判定T值小於等於 -2.5 時,即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一步檢查。此流程不僅提升篩檢效率與準確度,也有效節省醫療資源,達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治療目標。
強化骨本不等老 骨鬆篩檢與治療刻不容緩
吳凱文主任強調,隨著健保於2024年擴大骨鬆用藥給付,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追蹤與治療。患者若能配合規律補充鈣質、維生素D,搭配適當運動與跌倒預防措施,將能顯著提升骨骼健康與生活品質。
吳凱文主任提醒,骨質疏鬆雖無明顯症狀,卻可能造成骨折與行動受限的風險,不論性別與年齡,皆應及早檢查、妥善治療。守護骨骼健康,就從主動篩檢開始,為健康的未來打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