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不用拆釘! 腰椎再手術「新選擇」助患者三日出院

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與傳統固定式融合器不同,它在椎間可靈活調整角度與高度,精準貼合上下椎體的自然角度,讓融合器穩固在椎體間空間,減少滑移風險並提高手術成功率。

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與傳統固定式融合器不同,它在椎間可靈活調整角度與高度,精準貼合上下椎體的自然角度,讓融合器穩固在椎體間空間,減少滑移風險並提高手術成功率。

63歲林先生在2021年,因腰椎問題接受腰椎第二節至第五節脊椎融合手術並植入金屬桿與骨釘固定。近期因急性下背痛與右腿劇烈疼痛至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志偉教授門診求診,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五節至薦椎第一節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神經,導致症狀惡化。有鑑於林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與心肌梗塞病史,且接受過腰椎融合手術、裝有金屬桿與骨釘,陳志偉醫師建議病人採用「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術後三日即能下床自行行走並順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

傳統手術須拆骨釘 延長手術時間、出血量大且風險高

陳志偉醫師指出,碰到林先生這樣有心血管病史、之前接受過脊椎融合手術並有金屬植入物的病人,如果要再動手術,傳統的方式必須要重新打開舊傷口並拆除原有金屬桿與骨釘,處理完新的腰椎第五節至薦椎第一節椎間盤切除,置放傳統椎體間融合器之後,再重新植入金屬桿與骨釘固定,可能出現3個問題:

  • 大幅增加手術時間
  • 出血量較大
  • 麻醉風險較大

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不用拆除舊骨釘 4種錐體支架一次看

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與傳統固定式融合器不同,它在椎間可靈活調整角度與高度,精準貼合上下椎體的自然角度,讓融合器穩固在椎體間空間,減少滑移風險並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具備微創手術相容設計,能搭配影像導航、手術中即時定位系統,進行高精準度手術,更重要的是,減少手術範圍與時間,傷口更小、出血更少、住院更短,降低對舊傷口與脊椎內固定系統的干擾,特別適合複雜病例與高齡病人,讓他們不再對脊椎手術望而卻步。

目前常見的椎體間融合器有以下4種:

精準貼合不拆釘 微創傷口小、恢復快

整體來說,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角度可調整、精準緊密貼合,降低融合器滑移風險,不用拆除原有的金屬桿與骨釘,風險更低,加上可以用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傷口小、恢復速度快,是可以納入的手術選項。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