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腦中風患者 健保1.13億元放寬「機械取栓術」給付

腦中風症狀包括: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暈眩、平衡及行走困難、口歪嘴斜、講不出話或理解能力喪失、突然吞嚥困難、突然劇烈頭痛、單眼或雙眼視覺或視野缺損等等。

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為爭取搶救治療關鍵時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健保署)11月1日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執行時間,由原先「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充分掌握腦部血管栓塞後再灌流之黃金時間,改善病人預後,預估1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預算約1.13億元。

根據資料顯示,109年到111年每年約有4萬人因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高達65%的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負擔,每年家庭負擔恐高達50-100萬元。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明,缺血性腦中風為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主要是因大腦血管快速阻塞或近端大血管的血栓脫落而造成腦栓塞。中風病人是否失能關鍵在於是否能在黃金時間把血管打通。

10月放寬「rt-PA藥品」延長至4.5小時

健保署今年10月及11月陸續放寬給付條件。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預估每年可降低80名中風失能的病人。

石崇良解釋,過去血栓溶解劑限定「病發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才有健保給付,是因為病患若超過黃金時間才使用溶劑的話,會有腦出血的風險,恐怕弊多於利。如今國內外的研究與臨床證據陸續出爐,健保署將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從3小時延長到4.5小時。

11月放寬「機械取栓術」延長至24小時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除了使用血栓溶解劑等藥物,也可視需要採行機械取栓手術,以支架摘取或導管抽吸方式,將血栓清除、恢復血流。105年起上述手術必須使用之特材已陸續納入健保給付,由臨床醫師視病情使用適當的取栓裝置,目前一年約有2,000人次使用,健保特材支出約2.7億點。

考量部分腦中風病人因睡眠、獨居及偏鄉等原因,致未能及時送醫,錯過治療時機,11月放寬健保給付限制,延長至「24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預算約1.13億點。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表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若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將可降低疾病導致中至重度殘障等後遺症。健保署積極透過滾動式調整給付規定,以符合國際臨床指引,並期腦中風病人能早期治療、改善預後以及降低失能,避免因疾病影響生計及生活品質,讓健保給付能達最佳效益,也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治療選擇。預估每年可降低188名中風失能的病人,2項放寬措施合計形同拯救268個家庭。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