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吃紅還是白?醫:依身體需求「這樣選」最健康

紅龍果不僅外型鮮豔吸睛,果肉清爽多汁,更因含有豐富營養成分而受到民眾喜愛。

紅龍果不僅外型鮮豔吸睛,果肉清爽多汁,更因含有豐富營養成分而受到民眾喜愛。

每年6月至11月是台灣紅龍果的盛產季節。這種水果不僅外型鮮豔吸睛,果肉清爽多汁,更因含有豐富營養成分而受到民眾喜愛。農糧署表示,紅龍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順暢,是夏季消暑與維持消化健康的天然選擇之一。

農糧署指出根據果皮與果肉的顏色不同,台灣市面上的紅龍果可區分為四種主要類型:

  1. 紅肉種(紅皮紅肉)
  2. 白肉種(紅皮白肉)
  3. 黃龍種(黃皮白肉)
  4. 青龍種(青皮白肉或青皮紅肉)

其中以紅肉種與白肉種為主要栽種品種,因其栽培技術成熟、產量穩定,也是市場上最常見的兩大類型。

紅肉種甜度高 抗氧化成分豐富

農糧署提到,紅肉種紅龍果是目前最普遍的品種之一,最常見的為「大紅」品系。此品種果型偏向正圓形,表皮的鱗片短而緊密,色澤鮮紅。

紅肉果實的果肉細膩、多汁,甜度普遍較高。其色素來源為「甜菜紅素」(Betacyanin),這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清除自由基、減緩細胞氧化壓力以及抗發炎潛力,對心血管健康與延緩老化有助益。此外,紅肉種也含有相對較高的鐵質,有助於紅血球生成與維持體力。

不過需注意的是,紅龍果屬於高纖食材,腸胃功能較敏感或容易腹瀉者,建議初期攝取量不宜過多,可搭配其他水果或主食均衡攝取,以減少腸胃不適。

白肉種清甜爽脆 膳食纖維含量高

白肉種紅龍果俗稱為「越南種」,在台灣的栽種歷史也頗為普遍。農糧署表示,外觀上,白肉種果型偏橢圓形,果皮的鱗片較長,且呈鮮綠色,與紅肉種容易辨別。白肉果肉質地爽脆,甜度較為清淡,帶有清新的水果香氣。

最具營養特色的是它所含的膳食纖維含量相對高於紅肉種,能提升腸道益菌數量、減少壞菌繁殖,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祕與維持血糖穩定皆有幫助。若每日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降低罹患腸癌、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多樣化與均衡攝取營養 才是健康關鍵

紅龍果雖然營養豐富,但單一水果無法涵蓋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日常飲食應強調多樣化與均衡攝取,包括多種水果、蔬菜、蛋白質與全穀類食物,才能真正達到保健與預防慢性病的效果。

透過正確認識紅龍果的品種與營養成分,再配合整體營養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果,不僅能吃得美味,也能吃得健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