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環境如此美好,我們卻感覺糟?

我們要瞧瞧一些常見心理衛生問題(憂鬱症和焦慮症)的腦中變化,並且弄懂為何這有時也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狀況,而非病態。

我們要瞧瞧一些常見心理衛生問題(憂鬱症和焦慮症)的腦中變化,並且弄懂為何這有時也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狀況,而非病態。

很有可能你偶爾也會覺得心情低落。也許是輕微程度的焦慮而心神不寧,或者三不五時覺得排山倒海的恐懼感襲來,讓你完全難以招架。也許到了某一天,萬事萬物都失去意義,幾乎難以自己離開床鋪。想想看,這實在是有點奇怪,因為我們的大腦是這麼神奇這麼先進,應該有辦法應付種種困境……理論上是無所不能。

不斷變動、不斷發展的大腦,是由八百六十億個神精元組成,彼此之間以超過一百兆條神經連結,交織成錯綜複雜的網絡,掌管著所有人體器官,處理、解讀、排定不斷流入的感官印象。你的大腦可以儲存的資訊量等同一萬一千間收藏豐富的圖書館,因為你的記憶力實際上就能記得這麼多。而且,只需不到一秒的時間你就能找出最相關的資訊,即使存進大腦之後已經過了好幾十年,還可以將此資訊與目前所遇到的狀況搭上線。

這麼一來,如果你的大腦能有這種本事,為什麼沒辦法做到「讓人無時無刻都心情大好」之類的簡單小事?為什麼大腦一定要堅持破壞你的情緒狀態?如果考慮到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前所未見的富足年代,是史上任何一位國王、皇后、皇帝或法老王都難以匹敵的優渥,這道謎題就又更加難解了。世上許多地方,飢餓和戰爭已成過眼雲煙,人們比過去活得更久、更健康,而且要是覺得有那麼一丁點無聊的話,全世界全體人類的智慧、你所想得到的娛樂,只要在鍵盤上敲一敲全都會來到你面前。 然而,即便人類的生活不曾如此美好過,卻還是有很多人過得跌跌撞撞。幾乎沒有一天不見令人心驚的報導,聲稱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長。瑞典國內,八位成年人就有一名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約有兩億八千四百萬人患有焦慮症,而有兩億八千萬人得到憂鬱症。恐怕不出幾年,憂鬱症所導致的全球負擔,將會遠遠超過其他病症。

那麼,為什麼大環境如此美好,我們卻感覺糟呢?在我行醫生涯當中,這問題一直縈繞心頭,揮之不去。難道這兩億八千四百萬人的大腦生病了?是否八分之一的成年人天生缺乏某種神經傳導物質?直到我了解不可單純從人類目前境遇做推論,還得考量人類的演化歷史,這才想到一個嶄新思考方式。這取向不僅讓人們更加深入理解情感生活,更開啟改善情感生活的嶄新道路。

我認為,在大好時光裡心情大壞,原因就在於我們已經忘掉自己是生物;我們已經忘記什麼東西會讓人開懷。正因為如此,本書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人們的情感生活與福祉,弄清楚為何大腦會以它獨特的方式運作。依據成千上萬病人的治療經驗,我親眼目睹這理論是多麼的有價值,它讓人們有了更深見識,曉得若想盡可能擁有好心情,必須如何設定輕重緩急。它也讓我們更認識自己,如此又能讓我們更善待自己。

首先,我們要瞧瞧一些常見心理衛生問題(憂鬱症和焦慮症)的腦中變化,並且弄懂為何這有時也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狀況,而非病態。接著我們要將注意力轉向,看看有哪些作法可用來處理這些狀況。在這之後,我們會探討是否現代人真的感覺要比前人更糟,還有,對於人類情感生活的生物學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個現象。最後,我們將會試圖準確指出是什麼事能讓人們過得幸福、快樂起來。 不過那就需要從最開頭的地方出發—真的開頭之處。

本文摘選自《你的大腦有點Blue:史上最舒適年代,為什麼還是焦慮不安?》,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