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肺炎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籲兼顧防疫與血脂健康管理

高血脂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關鍵之一,而降低壞膽固醇是高血脂公認的首要治療方針

隨著台灣疫情升溫,不少民眾開始擔心確診後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根據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而重症者的風險又更高,顯見在這後疫情時代中,無論是確診者或重症患者都應關注自身心血管健康 。

重症者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增1.55倍 有心血管病史更要嚴格自律

高雄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方修御表示,新冠肺炎並非只有影響肺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感染肺炎將會因為缺氧或發炎影響心臟及人體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惡化。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統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出院後1年內,如心肌梗塞、中風等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1.55倍。
此外,高雄長庚心臟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方志元也提到,病人在新冠肺炎痊癒後還需面臨長新冠(long covid)問題,若民眾在恢復期間持續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心悸等症狀,應該盡速就醫 ,有心血管相關病史者應更積極的管理相關風險因素,遵照醫囑用藥和防疫,以避免新冠肺炎的危害。

高血脂治療壞膽固醇越低越好 依個人風險設定目標值

高血脂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關鍵之一,而降低壞膽固醇是高血脂公認的首要治療方針。方修御醫師表示,原則上壞膽固醇數值應控制越低越好,據研究統計,壞膽固醇每降低1%,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可以降低1-1.5% 。根據歐洲及台灣醫界的做法,一般民眾應將壞膽固醇控制在130mg/dL以下,發生過心肌梗塞、動過心臟手術的人應控制在55mg/dL以下,換言之,符合越多項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控制目標數值就要越低。

若口服藥不耐受或遲遲未達標 亦可考慮降膽固醇針劑治療

方修御醫師分享,臨床上曾遇過一名有心肌梗塞病史的男性高血脂病患,平時三餐不定時,又時常抽菸、喝酒,原先以口服藥史他汀(Statin)治療,低密度膽固醇一直在110mg/dL左右,遲遲無法到55mg/dL的治療目標,結果半年後不幸再度因為心肌梗塞緊急送醫,後來改以降膽固醇針劑搭配口服藥治療,成功將數值降至23mg/dL,也未再發生心肌梗塞的狀況。
方修御醫師解析,以這名男性病患來說,生活習慣差外加飲食也不規律,又發生過心血管事件,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而史他汀(Statin)類藥物雖是目前最常見的口服降膽固醇藥物,對於不耐受肌肉疼痛副作用,或使用口服藥仍無法達標的病人 ,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改以降膽固醇針劑做治療,以避免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

擔心回診拿藥確診?醫警告:自行停藥是大忌

方志元醫師表示,自疫情升溫後,許多患者因怕染疫而不回診拿藥,但未確實服藥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大忌,尤其對已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病人更是如此。以做過心臟支架手術患者為例,即使手術部位已康復,身體他處仍可能發生血栓,因此預防用藥不可少。目前臨床最常以抗血小板藥物作次級預防,其中又以阿斯匹靈最普遍,部分患者長期服用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等副作用,若有不適,應安排消化性潰瘍診斷,和醫師討論其他治療選擇 。
此外,現今也發展出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醫師會依病患出血狀況、病史評估用藥時間,「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模式有助於提升抗血栓形成的效果,一般會使用6個月的雙抗治療,臨床上可以依據患者的出血風險縮短1至3個月  」。

若憂肺炎藥物交互作用 請先諮詢主治醫師是否換藥

除了怕染疫不拿藥,也有確診的患者認為抗病毒藥會與抗血小板藥產生交互作用,就逕自停藥。方志元醫師無奈表示,近期有一名約50歲的男性病患,在心臟支架手術後3個月確診,因症狀較嚴重,未事先詢問主治醫師就直接停用抗血小板藥物,結果康復不久後又再度血栓送醫。
方志元醫師強調,「心臟病等急症死亡風險比新冠肺炎更高,停藥對病人的潛在危害更大」。因此有任何換藥或停藥問題,都應交由主治醫師判斷,切勿自行中斷治療,才能避免心、腦血管堵塞問題又發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