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讓孩子長高的催化劑

生長激素可以左右人體的生長發育情況,但它並不是直接在生長板發生作用,而是需要再傳化為生長因子(IGF-1)才行。當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它會經由血液運送到達肝臟,並且跟生長激素接受體結合,才能轉化為生長因子。生長因子的分子結構跟胰島素類似,都是屬於活性蛋白多肽物質。生長因子能夠刺激生長板的軟骨組織,使其不斷增生,因此才能持續長高。在這過程中,蛋白質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旦缺乏蛋白質,即使有了生長激素,骨骼及肌肉也無法合成。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不管是物質代謝、調控生理功能、修補身體組織、建造肌肉等都需要蛋白質。此外,想要提升免疫力,增加體內的免疫球蛋白,更是缺少不了蛋白質。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蛋白質可說是特別重要的營養素;相反地,如果缺乏蛋白質,就像蓋房子沒有足夠的原料一樣,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自然就無法長高、長壯。

多元攝取含蛋白質食物

許多食物裡都含有蛋白質,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又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但其實蛋白質又可分為完全蛋白質、部分完全蛋白質及不完全蛋白質等種類。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構成的,胺基酸總共有二十二種之多,其中大約有八至十種是屬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胺基酸」;而其他就是可以經由自身合成,不一定要從食物中取得的「非必需胺基酸」。當我們吃進含蛋白質的食物後,經過腸胃道的消化,大分子的蛋白質會被拆解成小分子的胺基酸,並且經由小腸的吸收、血液的運送,才能被全身細胞運用。當細胞收到各種胺基酸時,會將它們重新排列組合,合成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不同的生理活動,需要的胺基酸種類及比例也不相同。對人體而言,每一種胺基酸都缺一不可。

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依照含胺基酸的種類多寡,主要分為三種:

完全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含有百分之三十三人體所需的各種必需胺基酸,具有維持生命及促進成長發育的作用。完全蛋白質的生物價值很高,因此又稱為「優質蛋白質」。蛋類、奶類、肉類和魚類等動物性蛋白質,以及植物蛋白質中的黃豆,都是完全蛋白質。

部分不完全蛋白質:缺乏一種以上的必需胺基酸,或是某些必需胺基酸含量不是很充足,僅能維持生命,但不能提供正常生長發育所需。例如米飯、麥片、麵等穀類食物,都是屬於此類。

不完全蛋白質: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既不能維持生命,也不能提供正常生長發育,屬於營養性較差的蛋白質,例如玉米、魚翅(動物膠蛋白)都屬於這類蛋白質。

想讓孩子長得高又壯,攝取必需胺基酸含量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是最有用的。不過,一種食物裡除了蛋白質之外,可能還含有脂肪、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素,如果為了攝取優質蛋白質而放棄其他食物,營養素就會不夠均衡、多元。其實食物本身有互補作用,我們只要多攝取各式各樣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可以彌補彼此的不足。例如米類缺乏離胺酸,黃豆缺乏甲硫胺酸,如果混合食用就能解決胺基酸種類不足的問題。部分不完全蛋白質可能因缺乏一種或多種以上胺基酸,所以體內還要花點時間來湊對。雖然在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中,效率會稍微慢一些些,但還是能截長補短,達到最好的功效。

嬰兒期需要的蛋白質比例最高,隨著年紀增長,蛋白質的需求率會稍微減少一些。幼兒每公斤體重每日約需三公克蛋白質,青少年每公斤體重每日約需兩公克,而成人則是每公斤體重每日約需一公克左右的蛋白質。

《跟著楊晨醫師這樣做,養出長得高、不過敏的孩子:小時候高不是高,矮不是矮,讓孩子遠離過敏,避免性早熟,把握成長關鍵期,打造黃金發育力!》

小兒科名醫教你把握孩子的成長關鍵期,
打造黃金發育力!

孩子,我要你好好長大!


從懷孕開始,如何讓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該怎麼幫孩子補充營養?可以給孩子吃保健食品嗎?過敏使用類固醇會影響發育嗎?喝轉骨湯和牛奶對長高有幫助嗎?……

每天都在治療長不高的孩子、門診經常一號難求的楊晨醫師指出,身高並非全由遺傳決定,想讓孩子長高,關鍵在於「骨頭年齡」和「把握生長時間」!男生的骨齡只能長到16歲,女生只到14歲,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成長進度就可能落後;如果孩子性早熟,也會提早喪失長高的機會,而過敏、飲食和睡眠問題,都會導致「長不高」的困擾。

想讓孩子「高人一等」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早睡、運動、少喝飲料」三個秘訣,以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就能讓孩子在黃金發育期發揮最大的成長潛力。男生身高最好和最壞的結果相差了15公分,女生則是12公分,而這15公分和12公分之差的關鍵,就掌握在父母手裡!

來自家長的真實見證!

我們夫妻都不算高,原本預估兒子最好的身高是165公分左右,治療結果遠超過想像,目前他18歲將上大一,身高178公分。──浩平媽媽

女兒出生6個月後,生長曲線一直在3%以下。小學二年級時,她身高才123公分。在楊醫師超乎常人的耐心和高超的醫術下,終於讓女兒順利長到156公分!──20歲女生的母親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便帶兒子定期返診追蹤身高與骨齡,並且配合楊醫師的武功秘笈:飲食控制與運動。今年暑假,他即將升上八年級,身高已經173公分,是全班男女生中最高的!──14歲男生的母親
 

作者簡介
楊晨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和兒科部專任主治醫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小兒學科臨床副教授。
 
楊醫師專攻遺傳學,擁有十多年豐富診療經驗,是國內治療兒童身高問題的專家。她經常看到許多父母不惜花大錢「拚身高」,但8到9成都太晚了,而一旦錯過長高機會,就再也「回不去了」,因此她希望透過本書跟所有關心孩子發育的家長們分享正確的觀念,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礎。
 
●【真健康】官網:www.crown.com.tw/book/health

更多《跟著楊晨醫師這樣做,養出長得高、不過敏的孩子》:https://goo.gl/UX5ICG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