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級惡火釀嚴重死傷!火場逃生掌握「五不」  勿為找濕毛巾耽誤時間

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而濕毛巾無法阻擋會造成人命傷亡的有毒氣體,千萬不要為了找濕毛巾耽誤寶貴的逃生時機。(示意圖/Shutterstock)

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而濕毛巾無法阻擋會造成人命傷亡的有毒氣體,千萬不要為了找濕毛巾耽誤寶貴的逃生時機。(示意圖/Shutterstock)

香港大埔宏福苑日前發生五級大火,火勢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多棟大廈陷入火海、死傷慘重,為香港近30年來最嚴重的火災。遇到火災要先找濕毛巾摀口鼻、逃生不及要躲浴室是正確的嗎?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指引,提醒民眾「濃煙」是火場第一殺手,躲浴室、濕毛巾都不是有效的隔絕方法,切勿因此耗費寶貴的逃生時間,應以離開建築物,或往火、煙、熱的反方向尋找相對安全空間為最優先。

大火蔓延至7棟大廈 港府:2點「不尋常」疑為釀災關鍵

根據港媒報導,香港大埔宏福苑於11月26日下午發生嚴重火災,火勢在約40分鐘內由三級升至四級,再於同日傍晚升級至五級,並蔓延至7棟大廈。事發當時大廈正在進行維修,外圍搭建竹製鷹架和保護網等。

香港保安局鄧炳強局長透過記者會表示,消防發現大廈外牆保護網、防水帆布與塑膠布燃燒猛烈,蔓延速度遠高於一般合規格材料;另在未受波及的大廈中,也發現玻璃窗貼有發泡膠板,一旦遇熱易延燒,以上2情況均不尋常,警方與消防處已朝刑事方向展開調查。

火災逃生記住「五不」 為什麼躲浴室、濕毛巾是常見迷思?

面對突如其來的火警,第一時間的判斷往往決定最後是否能安全逃生。危機當下勿陷入手忙腳亂,內政部消防署列出「五個不」,提醒民眾火災逃生應緊記以下避難原則:

  • 不可為了收拾財物而延誤逃生時間,應以「保命求生」為首要目標。
  • 不可搭乘電梯:火場可能發生斷電,此時使用電梯易受困。
  • 不可躲在浴室:浴室塑膠門不耐高溫,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的濃煙可使塑膠門熔化變形、浴室門也有通風口,無法有效阻絕濃煙;浴室排水孔有隔氣構造,使得浴室內沒有新鮮空氣來源。浴室內通常無對外窗戶,救難人員也不易發現。
  • 不可用塑膠袋套頭:既無法裝到新鮮空氣、袋內也會因呼吸產生霧氣,阻礙逃生視線,遇高溫還可能熔化黏在皮膚上。
  • 不可花時間尋找濕毛巾摀口鼻: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而濕毛巾無法阻擋會造成人命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因此千萬不要為了尋找濕毛巾或塑膠袋等,反會耽誤寶貴的逃生時機。

平時應規劃2逃生路線 遇火警「人跑不贏煙」切勿往上跑

內政部消防署提醒,平時應規劃2個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線。面對火警時,第一步逃生原則是「往一樓、往外」離開建築物,煙往上飄的速度快,人往高樓層跑跑不贏煙,因此不建議往上移動。

在開門前先摸門板上方測試溫度,若覺得燙手切勿開門,改往其他逃生路線跑;若沒有感到高溫,再開一條門縫觀察門外是否有煙霧,確認安全後才能開門逃生,同時記得「隨手關門」是重要保命動作,能阻隔火勢與煙霧擴散,讓更多人能順利逃難。

無法往下跑怎麼辦?往「火、煙、熱反方向」找安全空間

內政部消防署進一步指出,如果確認樓梯間沒有任何煙霧,可沿樓梯迅速往下;若發現煙霧自下方蔓延上來,代表下方發生火災,此時不應強行穿越煙霧或往上跑,而是以水平方式尋找其他逃生路線,並關門阻絕濃煙。

若發現所有出口都被火勢與濃煙封鎖,應改往火、煙、熱的反方向,尋找相對安全的空間避難,如離火、煙、熱最遠的陽台或房間,注意要選擇能緊閉的木門房間,而不是無法阻絕高溫與濃煙的塑膠門或玻璃門。同時用衣物、毛巾等塞住門縫減少煙霧灌入,並立刻撥打119、通報所在位置,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 火災逃生避難原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