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攝護腺癌奪走尊嚴 早期合併治療延緩病程、活得更自在

攝護腺癌患者多為高齡男性,不少人認為「年紀大了,這樣就好,治療也是折騰」,因此治療態度上較為保守。

攝護腺癌患者多為高齡男性,不少人認為「年紀大了,這樣就好,治療也是折騰」,因此治療態度上較為保守。

攝護腺癌近年在台灣快速攀升!根據111年癌登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且113年度死因統計,攝護腺癌位居男性癌症死因第六名,十年內死亡人數增加超過四成。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醫院王弘仁醫師指出,這樣的趨勢顯示攝護腺癌不再只是老年男性的疾病,而是攸關國人健康與醫療資源的重要議題。

觀察近十年台灣每年新增病例,從五千多例成長到九千例以上,王弘仁醫師指出,除了國人壽命延長、人口老化,也與飲食西化、肥胖比例上升、男性荷爾蒙增加有關。此外,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提高,有排尿問題時會主動就醫、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使確診率明顯上升。

三分之一患者確診即晚期 死亡率仍持續上升

儘管民眾健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男性就醫進行PSA檢測,使攝護腺癌確診人數明顯增加,但台灣攝護腺癌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王弘仁醫師指出,「許多病人確診時已屬晚期或第四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在初診時就出現轉移,遠高於美國僅約8%的比例。」

他分析,這與台灣缺乏系統性篩檢與民眾對症狀警覺性不足有關。早期的攝護腺癌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與良性攝護腺肥大混淆。許多病患直到出現骨頭疼痛、解尿困難或血尿才就醫,導致確診時往往已屬中晚期,若未及時治療,病情可能迅速進展至轉移階段,後續治療將更具挑戰。

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延緩病程 合併治療助提升存活期

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過去標準治療以雄性素阻斷療法(ADT)為主,透過抑制男性荷爾蒙減緩腫瘤生長。然而,多數患者在兩到三年內會產生抗藥性,進入「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階段(mCRPC),使後續治療更加困難。

為了突破治療瓶頸,臨床上近年導入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帶來明顯進展。王弘仁醫師說明,在荷爾蒙敏感期(CSPC)即合併ADT與新型荷爾蒙藥物治療,據研究觀察,可有效延後進入抗性階段的時間,並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部分病人甚至可穩定控制五年以上。研究顯示,及早採用合併治療不僅能延長壽命,也能降低骨轉移造成的疼痛與其他併發症風險。

不過,這項治療進展能否讓更多病人受惠,仍取決於健保給付政策。台灣目前在給付上仍有限制。健保近來雖已將給付年限從兩年延長至三年,但相較於日本、韓國無年限限制,仍顯不足。此外,台灣患者需同時符合三項條件中至少兩項:即葛里森分數8分以上、骨轉移量多、內臟轉移,才可申請給付。但根據國際治療指引,不論轉移量高低皆建議合併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若能放寬條件,將有更多病人受惠。王弘仁醫師提到臨床上面對給付議題的挑戰:「很多病人治療穩定後因制度停藥,會焦慮地問『我現在很好,停藥後是不是又會惡化?』」這不僅影響病患信心,也增加醫師溝通壓力。「放寬給付,不只是醫療問題,更是病人心理安全感的維護。」

高齡也該積極治療 控制病情讓癌症不再奪走生活尊嚴

攝護腺癌患者多為高齡男性,不少人認為「年紀大了,這樣就好,治療也是折騰」,因此治療態度上較為保守。對此王弘仁醫師表示,診間確實遇到部分長者治療態度較消極,但若病情惡化,一旦出現骨骼、內臟轉移,生活品質會急遽下降。

骨轉移是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模式之一,常引發劇烈骨痛,甚至可能需強效止痛或骨放療、手術介入,導致患者臥床或行動受限。王弘仁醫師指出,許多長者在病情惡化才就醫,常需要依賴他人照護。「治療的意義不只是延命,而是讓病人能繼續過自己的生活,不被病痛綁住,保有尊嚴」他強調,若能及早積極治療,可望降低轉移或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進而有助於維持活動力,能減少照護負擔,也能讓家人更安心。

他分享一名近70歲患者的案例,初診時PSA指數高達400、全身已多處骨轉移。但在進入抗性階段前即採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病情獲得很好的控制,目前已穩定存活七年。這名患者原本仍在工作,如今仍保持良好生活品質。「這讓我們看到希望,即使是轉移期患者,只要積極治療,攝護腺癌也有機會能穩定長期控制。」

「攝護腺癌不只是疾病,更關乎生活與尊嚴。」王弘仁醫師強調,醫療進步讓病人有機會與疾病共存,但前提是「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他呼籲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一旦異常應盡速就醫。只要及時介入治療,也能守護生活品質與家庭幸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