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投稿

  • 放肆大吃小心把「高鹽分」都吃下肚 專家教你日常飲食如何減鈉又兼顧美味!
    高鈉攝取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飲食因素之一,而高血壓則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高危風險來源之一。根據研究,大馬人每日平均攝鹽量高達7.9克,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5克上限。事實上,你我皆可從日常飲食中做出調整,選擇替代品如天然食材昆布、番茄或香菰等,減鈉就從你我下一餐開始。“你知道嗎?鹽和健康...
    健康新聞 醫識力 2025-09-05 
  • 桃園醫院推動子宮頸癌防治 獲國健署雙重肯定
    癌症已連續四十多年居於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對社會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也凸顯了「預防重於治療」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多年來積極投入癌症防治,成果斐然,今年更以子宮頸癌篩檢表現突出,榮獲113年「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子宮頸癌生命搶救王」全國區域醫院第一名殊榮。同...
    健康新聞 桃園電子報 2025-09-04 
  • 澄清眼科迎新力量!前長庚名醫陳怡豪加入 守護中高齡視力健康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3C產品使用普及,近視人口比例居全球之冠,其中高度近視(500度以上)更占兩成。根據健保署統計,2023年白內障手術件數突破38萬件,成為國內眼科手術中執行件數最高者之一。臨床觀察顯示,高度近視患者年齡層下降,視網膜相關疾病如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患者人數也逐年增...
    健康新聞 桃園電子報 2025-09-04 
  • 曾開顱 熟男步態不穩揪腦瘤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蔡翊新分享一名40多歲男性腦瘤病患的案例,提醒民眾腦瘤症狀往往與其他疾病相似,易造成延誤治療,呼籲應提高警覺、及早檢查,以把握最佳治療時機。該名病患10多年前因嚴重外傷接受開顱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未持續追蹤。近期卻出現步態不穩、右腳乏力,檢查發現左頂葉有4公分腫瘤,經開刀切除...
    健康新聞 中華新聞雲 2025-09-03 
  • 部桃推創新認知復健模式「照片回憶廊」喚醒失智長者記憶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已成為影響家庭與社會的重要課題。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疾病,常見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空間感判斷困難、語言表達退化,甚至出現冷漠、妄想等行為改變。醫療團隊除了積極推動早期篩檢與介入,也希望社會能以更多耐心和友...
    健康新聞 桃園電子報 2025-09-02 
  • 愛吃炸物、燒烤要注意!「這種致癌物」增癌變風險還會害糖尿病惡化,醫授3招遠離暴露
    生活中常見的有化學物質「丙烯醛(Acrolein)」不僅被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Group 2A)物質,長期暴露下與肺癌與膀胱癌風險相關,且還是糖尿病惡化的重要促進因子之一。有研究指出,當體內累積過多的丙烯醛時,會損傷人體組織,影響血糖控制,加劇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醫師提醒,民眾注意空氣品質與飲...
    健康新聞 良醫健康網 2025-09-01 
  •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復發新福音:雙特異性抗體獲三線健保給付!緩解率與CAR-T並駕齊驅 治療不用跨國跨區、不用等
    「曾有位65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女性患者,轉院來時影像一照,全身幾乎沒有一個骨髓是正常的,包括手臂、腿部、脊椎甚至顱骨,全部充斥著淋巴瘤,病情十分嚴重!」臺中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中心主任李冠德醫師表示,「因她已接受過三線治療,對化療反應也不佳,無法進行骨髓移植,討論後決定自費試看看最新的雙特異性...
    健康新聞 照護線上 2025-09-01 
  • 日常所見未必是全貌 孩子與人互動的表現.可見特性
    如何掌握孩子的特性?不妨透過與其他孩子互動時加以觀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為習以為常而忽略,但在非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卻能表露無遺。掌握孩子特性並適性而教,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很喜歡帶姊弟倆在一些非日常生活的場景中,觀察他們跟別的孩子互動的情況。因為在沒被日常生活所麻木的感受下,特別容易讓我發...
    健康新聞 媽媽寶寶 2025-08-3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