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低劑量斷層檢查有風險?誰該做? 專家破解迷思

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

肺癌已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疾病,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 dose CT, LDCT)已成為民眾健檢安排的項目之一。因此,也愈來愈多檢查結果意外發現有肺結節。當檢查報告顯示有肺結節時,大多數人會聯想到會不會是肺癌,擔憂的找醫師諮詢「肺結節的成因是什麼?」、「有肺結節是不是就是肺癌?」,究竟該如何處理?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 判斷更精準

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X光片,能夠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瘤或肺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密度特徵,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腫瘤或結節是否有惡性的可能,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誰適合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

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供民眾參考:

1.年齡介於50-80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時間尚未超過15年的民眾,證據顯示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尤其以60-75歲者,最具成本效益。

2.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

3.有肺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

4.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5.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宜在具有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經驗,並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

6.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接受根治性癌症治療的民眾,不建議做肺癌篩檢。

7.建議抽菸者應及早戒菸,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8.不建議使用其他方式,如肺部核磁共振、正子攝影或抽血檢驗腫瘤指數等方式篩檢肺癌。

9.強烈建議政府應持續支持學界進行全國性臨床研究,以評估低劑量電腦斷層的篩檢效益。

(104 年 5 月 2 日公告,109 年 4 月 22 日修改)

肺部低劑量斷層檢查有什麼風險?

1.偽陽性,造成身心壓力:民眾會因結果不確定產生心理焦慮,花費時間和金錢,或接受不必要切片或手術;也有人因此到處求醫、詢問第二、三家意見,結果更加混淆,也浪費健保資源。

2.過度診斷導致過度治療: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雖然能找出早期癌症,但有相當大的比例屬生長緩慢的原位癌或微侵犯性癌,而非較威脅生命的高侵犯性癌症,這些病灶雖然也叫肺癌,但可能數十年才會有變化,有些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有變化,但有些人因擔心焦慮失眠,總覺得要開刀拿掉才放心,只好請醫師幫忙手術切除。

3.頻繁檢查,增加輻射暴露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量是傳統電腦斷層的1/7-1/4,儘管隨著技術發展,輻射量逐年降低,但還是相當於8-10張胸部X光的輻射量。

非人人適合肺部低劑量斷層 評估是否為高危險群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管師丁瑛誼提醒,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建議50歲以後,若有做健康檢查,可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特別是有高風險和肺癌有家族史的人,若發現異狀就要追蹤或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