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矮小打擊自信心! 國中女學生泣而求診盼長高

蔡尚均院長呼籲,在孩童黃金生長期,父母需養成孩童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父母會擔心「我的小孩是否身高太矮小」,輸在起跑點上,並憂慮小孩未來會因身高遭受到同儕的排擠、而喪失自信心…。小兒科診所蔡尚均院長表示,門診中曾有身高155公分的國三生,因為覺得自己身高比同儕矮小,在家長陪同下求助於門診,雖然評估骨齡確認成年身高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女同學仍哭著希望能藉著生長激素治療來增加身高。

身高受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綜合影響

蔡尚均院長表示,評估孩童成長要將孩子的成長紀錄在生長曲線表上,依據同儕統計身高的兩個標準差以下,也就是說生長曲線在3%以下,會視為身材矮小,在正常情況下,孩童在兩、三歲以後就會沿著固定的生長軌道成長。可見,影響身高最重要的因素是遺傳,所以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身高藍圖」;受到父母雙親各半的身高影響,影響成年身高的絕大因素早已注定好,因此,蔡尚均院長強調,父母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對孩子身高合理的期待。

當然、後天環境也是影響身高的關鍵因素,人類過往歷史中又以營養攝取最顯重要,但隨著社會發展,現在台灣絕大多數孩子都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攝取,與其過度期待孩子要攝取「多少」食物量,過度擔心胃口好不好,蔡尚均院長特別叮嚀,父母應該更注重孩子的營養「需求」,傾聽孩子「想吃不想吃」聲音,吃得多並不代表會長得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孩童愛吃甜食而攝取過多的糖分,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造成孩童的身高生長問題,家長應該多加注意。

▲蔡尚均院長特別叮嚀,父母應該注重孩童的營養攝取並關心生長曲線圖。

疾病恐為身高拖油瓶 治療過程應當心

除此之外,藥物、荷爾蒙、慢性疾病與遺傳疾病,也都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以類固醇為例,它屬於賀爾蒙的一種,確定會影響生長,但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又常常需要這類藥物的治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建議應謹慎使用這類藥物。又如,慢性腎臟病的孩童,食慾不振、營養吸收不良,會造成身材矮小的問題,小胖威利症或透納氏症等遺傳性疾病,也會有身材矮小的問題,則可以透過施打生長激素來增加身高與提高生活品質。

規律生活、健康飲食 孩童成長毋擔憂

蔡尚均院長呼籲,父母無須過度焦慮孩子的成長,孩子出生時帶著成長的藍圖,父母親只是陪伴孩子成長,在孩童成長的階段,應專注在「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養成早睡早起充足睡眠習慣,讓身體在對的時間休息,就能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同時養成不吃零食均衡飲食習慣,讓孩童攝取不加工、不受汙染的原形食物;培養持續運動項目的習慣,運動能幫助生長激素分泌及健康的維持。孩子在成長階段能養成良好睡眠、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孩子ㄧ輩子受用,也不會錯過孩子生長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