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只要動一動屁股就痛,就會懷疑是不是「坐骨神經」作祟,復健科王竣平醫師提醒,若疼痛集中在屁股外側或大腿外側,且沒有從臀部一路麻到腳的神經痛感,其實更可能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久坐、運動量突然增加皆有可能引發,睡覺都會被痛醒。他也教大家靠簡單的居家運動和生活型態調整,保護髖關節避免復發。
髖關節外側發炎「只痛不麻」 久坐、運動族都是好發族群
王竣平醫師解釋,「大轉子疼痛症候群(GTPS)」是指髖關節外側的肌腱或滑囊因姿勢不良、過度使用或臀部肌力不足而發炎,導致疼痛。常見症狀包括屁股或大腿外側壓痛,翻身、走路、久坐起身、上下樓梯都會感到不適,甚至側躺時會痛醒,影響睡眠。同時,患者不會有從臀部一路麻到腳的神經痛感,也就是「只痛沒有麻」。
若有以上狀況,很可能並不是神經壓迫,而是大轉子區出現發炎。王醫師表示,大轉子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久坐族、運動族群及中高齡女性,出現症狀建議盡早就醫處理,避免惡化、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醫教你5招緩解 久坐不起身、鞋子不合腳都要注意!
王竣平醫師也建議,日常生活中可以養成以下正確習慣,幫助緩解症狀、預防復發:
1. 橋式+側抬腿訓練:
建議可每天進行「橋式」與「側抬腿」訓練,各3組,每組10下,強化臀中肌與臀大肌,幫助穩定髖關節、減少摩擦。
2. 久坐族每隔小時起身走走:
長時間久坐會讓臀部肌肉逐漸變弱,導致壓力集中在髖關節,進而引發發炎。建議每坐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伸展,可設定鬧鐘提醒。
3. 調整睡姿:
側睡時容易壓迫大轉子區域,建議側睡時可在雙腿間夾一顆枕頭,以減少大轉子的壓力,避免疼痛導致半夜痛醒。
4. 運動前暖身、循序漸進:
像是突然去跑步、爬山,運動量或強度短時間內增加,容易造成大轉子區域受傷。運動前一定要熱身與拉筋,並注意姿勢正確。
5. 避免長時間重複單一動作:
經常走同樣坡道、習慣單邊背包、穿不合腳的鞋子等,都可能造成髖部壓力失衡,造成局部組織慢性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