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易誤認胃痛 藥師解答治療迷思

心臟透過冠狀動脈獲取血液與氧氣,一旦血管因膽固醇斑塊堆積、破裂或形成血栓而狹窄或阻塞,就可能導致心肌缺氧,引發心絞痛;若血管完全堵塞,則可能演變為心肌梗塞,務必提高警覺。

心臟透過冠狀動脈獲取血液與氧氣,一旦血管因膽固醇斑塊堆積、破裂或形成血栓而狹窄或阻塞,就可能導致心肌缺氧,引發心絞痛;若血管完全堵塞,則可能演變為心肌梗塞,務必提高警覺。

心臟透過冠狀動脈獲取血液與氧氣,一旦血管因膽固醇斑塊堆積、破裂或形成血栓而狹窄或阻塞,就可能導致心肌缺氧,引發心絞痛。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藥師羅紫勻提醒,若血管完全堵塞,則可能演變為心肌梗塞,務必提高警覺。

心絞痛何時會發作?症狀有哪些?

羅紫勻藥師指出,常見誘發情況包括搬重物、激烈運動、天氣驟變或情緒起伏。典型症狀是胸悶、胸痛,好像被重物壓住,疼痛甚至延伸到手臂、背部、頸部或下顎,並可能伴隨噁心、呼吸急促、頭暈或冒冷汗。

症狀通常持續 3 至 5 分鐘,休息或服用急救藥可緩解。但若連在休息狀態或輕微活動時也出現胸悶,持續時間更長,甚至給藥後無法改善,應立即就醫,避免拖延。

哪些族群風險特別高?

風險因子可分為「不可控制」與「可控制」兩大類。不可控制因子包括性別、年齡與家族病史。男性風險普遍高於女性,但停經後女性因失去雌激素保護,風險會快速上升,甚至超過同齡男性。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降低,45 歲以上男性與 55 歲以上女性尤其要注意。

可控制因子則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菸與壓力。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加速硬化;高血脂與肥胖則增加斑塊沉積;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受損而風險更高;吸菸與壓力過大也會導致血管收縮與慢性發炎,使血管阻塞風險上升。

如何預防與日常管理?

治療目標在於預防心肌梗塞與猝死,並改善生活品質。羅紫勻藥師建議,先從控制「可控制因子」做起:飲食應以清淡烹調為主,少吃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均衡飲食。

運動則需循序漸進,尤其沒有運動習慣者,最好先與醫師討論適合強度。戒菸也至關重要,因二手菸、三手菸同樣危害家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季節交替或寒流來襲,務必保暖並避免溫差過大。定期回診與按時服藥則是基本原則。

急救藥硝化甘油怎麼正確使用?

硝化甘油是常見的心絞痛急救藥,作用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氧,但也會擴張周邊血管,可能導致暈眩、臉潮紅或低血壓。羅紫勻藥師提醒,心絞痛發作時應先坐下,避免跌倒,再取一錠含於舌下,切勿吞服。若 5 分鐘後仍未緩解,可再含一錠並盡快就醫,就醫途中每隔 5 分鐘可再含一錠,但一次發作最多 3 錠,並須告知醫師已用藥。

保存上,硝化甘油需存放於原藥瓶,避免光照、潮濕與高溫,不可自行分裝,瓶蓋要緊閉,避免因體溫長期接觸而變質。

其他藥物有哪些注意事項?

治療心絞痛常見藥物還包括乙型受體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硝酸鹽類及鉀離子通道開啟劑,主要作用都是降低心臟耗氧量與擴張血管。常見副作用為低血壓、暈眩,姿勢轉換時應放慢動作。

羅紫勻藥師指出,乙型受體阻斷劑可能掩蓋低血糖警訊,糖尿病患者須監測血糖;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不可與葡萄柚同時使用;硝酸鹽類與鉀離子通道開啟劑則不可與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藥物併用。

此外,部分患者會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血栓,須留意是否有出血跡象,如黑便、血尿或瘀青,一旦出現異常出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若需拔牙或進行手術,務必事先與醫師討論停藥安排。

出現胸悶胸痛 切勿自行買藥

羅紫勻藥師提醒,若懷疑自己有心絞痛症狀,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應盡快就醫,由醫師依病況選擇最合適藥物。病人也要配合健康管理與規律用藥,才能發揮治療最大效益。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 第四十六卷第八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