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的趙先生突然發現左頰至下牙齦出現持續增大之潰瘍腫塊,發病時腫塊並無明顯疼痛、無吞嚥困難、無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及無頸部淋巴結腫大等不適,至林口長庚耳鼻喉科就診,接受影像學檢查及切片檢查,診斷為第四期下齦鱗狀細胞癌。
接受行腫瘤切除、頸部淋巴廓清及皮瓣重建手術,並於術後開始同步放射及化學治療的後兩週,出現口乾、口腔內紅腫伴疼痛、口腔潰瘍、咽痛、味覺改變、食慾減退等問題,經過林口長庚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顧德茜治療,服藥後覺得狀況有所改善,副作用不適的症狀漸漸緩解,平順的完成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的療程。
口乾是放射線治療最常見副作用
由於頭頸癌腫瘤最常見的病理型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此類腫瘤對於放射線治療十分敏感,所以治療常會用放射線。但放射線最常見的副作用,便是在術後約1至2週後出現口乾及黏膜發炎等問題,這是因為唾液腺被放射線破壞,唾液分泌減少且唾液的組成也發生變化,導致口乾,影響味覺。
有時口乾的症狀會讓病人完全無法食用固體食物,僅能以流質飲食替代;更有些病人會因為嚴重口乾,夜間需要飲水多次,導致夜尿增加,進而影響睡眠品質。此外,口腔黏膜炎的症狀會更加嚴重,口腔潰瘍難以癒合、影響進食,導致體重下降過多,造成癌症惡病質,可能拖長治療療程,甚至難以完成。
中醫將放射線列入熱毒 治療以滋陰清熱為主
放射線導致的口乾問題,目前沒有標準的治療方式。而中醫認為,「放射線治療」屬於「熱毒」的範疇。顧德茜醫師指出,放射線的熱毒會把體內津液「燒乾」,「津液」的損耗更會助長人體內的火勢,導致人體同時表現出「上火」的「熱象」以及「津液」虧損的「乾涸之象」。
因此中醫治療多半以「滋陰」搭配「清熱」的治法為主,增加體內津液幫助患者緩解放射線治療造成的不適,如果人體補充水分仍然敵不過火毒,必要時再以「清熱瀉火」的方式釜底抽薪。
放射線治療導致口乾 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8件事幫助緩解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8件事,減少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不適:
1、攝取足夠的水分,至少 2000 ml/ 天。
2、避免食用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3、盡量多食用軟質或是流質食物,避免食用太乾或難以咀嚼的食物。
4、避免太高溫的食物。
5、避免麻油、花生、芝麻、大蒜、辣椒、咖哩、龍眼、荔枝、芒果、榴槤等燥熱食物。
6、避免食用生食、糯米類製品、油膩食物等難消化的食物。
7、禁菸、禁酒、禁檳榔。
8、規律且確實的口腔清潔。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