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漸長,人體的代謝能力、消化吸收功能與生理需求都會產生變化,許多銀髮族不僅「吃得少」,而且因為牙齒不好、消化力下降、身體活動量降低,導致營養素攝取與吸收不足。
營養師王證瑋表示,這會進一步影響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心血管與腦部狀態。長期忽略,容易引發肌少症、骨質疏鬆、貧血、慢性發炎、甚至是記憶力衰退等問題,這些都是老年生活品質下降的隱形殺手。
銀髮族維持健康,飲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照護重點。王證瑋營養師指出,其中有五大類營養素,最容易隨著年齡增長而攝取不足,卻又直接關聯到他們的日常活力與疾病風險,必須特別關注與補強。
蛋白質預防肌少症 維持行動力關鍵基礎
王證瑋營養師提到,蛋白質是構成肌肉、免疫細胞與器官的重要材料。隨著年齡增加,銀髮族的蛋白質合成效率下降,加上食慾降低、牙齒狀況不佳,往往造成攝取不足。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肌少症」,使體力下降、走路不穩、甚至跌倒風險大增。
補充建議:
- 每餐確保攝取足量蛋白質,建議包含魚肉、豆腐、雞蛋、豆漿、優格等容易咀嚼、好吸收的食物。
- 三餐均衡,避免「只有一餐吃蛋白質」的狀況。
- 對於吞嚥困難的長輩,可選擇液態或高蛋白飲品,減少進食障礙。
專業提醒:銀髮族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約1.0~1.2克蛋白質,若已有肌少症風險,可調高至1.2~1.5克。
鈣能鞏固骨骼 降低骨折風險
此外,王證瑋營養師指出,老年人骨質流失速度快,若鈣質攝取不足,骨質密度下降,容易導致骨質疏鬆,輕微跌倒就可能造成骨折,嚴重時甚至影響行動自主性,造成臥床與生活品質急遽惡化。
補充建議:
- 日常飲食可多選擇黑芝麻醬、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豆製品等天然鈣質來源。
- 牛奶可選擇「強化鈣」產品,補足飲食不足。
- 若醫師評估不足,建議適量補充鈣片,並搭配維生素D促進吸收。
專業提醒:單純補鈣而未補充維生素D,吸收率低且效果有限,建議兩者搭配使用。
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強化肌肉功能
維生素D除了幫助鈣質吸收,更能提升肌肉協調能力、免疫力與神經傳導。王證瑋營養師表示,銀髮族曬太陽時間變少,加上皮膚合成能力下降,這是最常缺乏的維生素之一。
補充建議:
- 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雞蛋、維生素D強化奶製品。
- 每天可適當曬太陽10~15分鐘,以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
- 若飲食與日曬不足,建議補充維生素D營養補充品,依照醫師指示劑量補充,避免過量。
專業提醒:銀髮族建議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維持在30 ng/mL以上,有助骨骼與免疫功能穩定。
維生素B12修復神經 預防貧血與認知退化
維生素B12對神經系統維持、紅血球生成與精神活力都至關重要。王證瑋營養師提到,隨著年齡增長,胃酸分泌減少、腸胃吸收功能退化,容易導致B12吸收不足,出現手腳麻木、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老年性貧血或輕度認知障礙。
補充建議:
- 飲食來源以雞蛋、魚肉、牛奶、乳酪等動物性食物為主。
- 素食長輩建議適量補充B12營養補充品。
- 每年可透過健檢評估血中B12濃度,若長期偏低,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注射補充。
專業提醒:B12缺乏與老年失智、慢性疲勞症狀密切相關,早期補充能預防惡化。
Omega-3脂肪酸抗發炎 保護心腦健康
王證瑋營養師指出,Omega-3脂肪酸,特別是DHA與EPA,具有抗發炎、維持血管彈性、提升腦部功能的作用。長輩若攝取不足,容易出現慢性發炎、心血管風險升高、注意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
補充建議:
- 每週建議攝取2~3次鯖魚、鮭魚等富含Omega-3的深海魚。
- 素食者可選擇藻油作為植物性來源。
- 若飲食攝取有限,可考慮魚油或藻油膠囊,幫助降低發炎指數、穩定情緒與記憶力。
專業提醒:Omega-3攝取有助於減少腦霧、情緒低落與退化性疾病風險,適合日常保養。
每天一點用心 守護長輩未來健康
王證瑋營養師表示,銀髮族健康老化的關鍵,在於骨骼、肌肉、心血管與腦神經的全面照顧。每天飲食若能留心這五大營養素,將能幫助長輩們保持行動力強、思路清晰、心情穩定,遠離、失智、慢性病等風險。
日常生活中,陪伴長輩逛市場、準備均衡餐食,或是提醒他們曬曬太陽、固定補充必要營養,其實就是最溫暖、最實際的孝心。這些日常的小習慣,將為他們打下未來十年的健康基礎,讓晚年活得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