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尿布好難!為什麼孩子上廁所總是教不會? 了解幼兒心理「它」是關鍵

對孩子來說離開熟悉舒適的尿布、感知身體的大小便感覺、學習控制的技能與動作等都是未知,孩子會因未知而不安,但這同時也是邁向「自主」的里程碑。

孩子成長到2-3歲間漸漸會走、會跑、會說話,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感到開心,但同時也將面臨「戒尿布」的困難。在孩子戒尿布的過程中,家長常會表示「孩子不想用馬桶、不給換尿布」、「明明孩子要什麼都會說,但就是尿尿不肯說」,而且不管怎麼教都還是一樣。

針對這些情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黃琡惠提醒,父母要先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待幼兒大小便控制/如廁訓練,在這過程中其實「放鬆」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從幼兒、發展觀點看待 並不是單純「戒尿布」

「尿布」這件事,事實上大人、小孩的觀點並不同。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表示,所謂的「戒尿布」其實是從成人的觀點來看,因為包尿布是不好的、需要戒斷的,所以在依賴戒除的過程會是痛苦的,然而從幼兒角度來看其實是「脫離尿布」的任務。

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解釋,對孩子來說離開熟悉舒適的尿布、感知身體的大小便感覺、學習控制的技能與動作等都是未知,孩子會因未知而不安,但這同時也是邁向「自主」的里程碑,孩子會因可以自主而雀躍、因做到而開心、有信心。

當大人從發展的觀點、幼兒角度,來看待孩子大小便控制/如廁訓練這件事時,才能理解幼兒在「脫離尿布」時的種種情緒、行為反應,以及訓練時的停滯、順利對幼兒的影響。

等待適當時機推動孩子發展 「放鬆」是訓練關鍵

因此,黃琡惠臨床心理師建議,父母或照顧者應成為推動孩子發展的力量,藉由平日對孩子的觀察與了解,等待適當的時機,當幼兒準備好時,再提出邀請、鼓勵嘗試,創造幼兒正向、成功的控制大小便經驗,再透過持續地練習,幫助孩子瞭解、熟悉如何獨立、順利地做到大小便控制。

黃琡惠臨床心理師強調,放鬆是最重要的關鍵,幼兒實地練習大小便控制時,父母或陪伴者應做的是陪伴而非強迫,不要斥責孩子,因為孩子一旦被斥責,就會誤以為大小便本身是不好的事、困難的事、做不到的事,進而排斥練習。

在練習的過程中要盡量積極、自然,讓孩子不用害怕、無須擔心努力的成果,黃琡惠臨床心理師提到,其實心理的放鬆也能讓其副交感神經優先作用,讓身體處在容易控制的狀態,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

 

資料來源: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8-2-4.pdf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