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傷口10 X 10cm、發黑傷口如何照顧? 慢性傷口照護常見QA醫師解答!

過大的傷口建議長期換藥,以預防嚴重感染為目標。

85歲因中風臥床長達8年之久的林老先生,因為長期臥床而導致薦部褥瘡,家屬因連假至安養中心探望,偶然發現後下背有10 X 10cm的發黑皮膚,帶至急診就醫。這樣的傷口該如何照護呢?高雄榮總整形外科總醫師郭淳仰解答4常見QA。

傷口照護常見QA1 傷口這麼大需要開刀嗎?

壓瘡傷口一定要開刀嗎?郭淳仰醫師表示,首先要了解壓瘡有等級之分,常見分為4級,若是皮膚已發黑,常是3級以上,全層皮膚可能已壞死,但壞死不等於傷口感染。

郭淳仰醫師說明,壞死狀態可分為「乾性壞疽」及「濕性壞疽」,「乾性壞疽」外觀呈現黑色焦痂,傷口四周無發紅或流膿,異味少,代表沒有急性感染或感染程度輕微,此狀態傷口不一定需要手術,如開刀風險過高的患者考慮保守治療預防感染即可。

另外,如傷口有發紅流出膿樣分泌物,有惡臭及潰爛組織,則稱為「濕性壞疽」。郭淳仰醫師提到,這代表著感染性傷口的可能,通常建議手術清創或使 用無菌濕紗填塞,同時使用抗生素,積極治療以預防發展為敗血症。

傷口照護常見QA2 若要開刀手術會不會很危險?

若是感染性傷口,郭淳仰醫師表示,整型外科醫師通常會建議用手術移除壞死組織,開刀目的在於引流傷口內的化膿,預防更嚴重的感染及協助傷口癒合,而手術有出血及麻醉風險,常常來自於病患本身的系統性疾病或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臟或中風史相關疾病。

郭淳仰醫師提到,共病越多的患者手術風險則越高,因此家屬應與醫療團隊共同討論決定。

傷口照護常見QA3 清創完傷口該如何照護?

清創傷口照護也很重要,郭淳仰醫師表示,若是傷口組織紅潤,沒有大量壞死組織或化膿分泌物滲出,則可以每日規則換藥的方式,促進傷口肉芽組織增生,肉芽組織為癒合期的纖維結締組織,富含微血管,外觀紅潤故稱之,越多肉芽組織則代表傷口夠乾淨及健康。

而在住院期間將由醫護專業人員用無菌方式進行濕紗填塞,郭淳仰醫師提到,出院後為方便家屬或看護換藥,則可視病患情形替換為藥膏或自費敷料使用,建議諮詢專業整形外科醫師。

傷口照護常見QA4 感染控制後會進行重建或縫合嗎?

郭淳仰醫師表示,通常壓瘡傷口因面積過大,再加上病患常行動不便,營養缺乏,即使行重建手術傷口也不易癒合,因此過大的傷口建議長期換藥,以預防嚴重感染為目標,如患者本身營養充足且傷口照護優良,則壓瘡傷口會慢慢自行縮口、癒合,甚至新生表皮組織。

資料來源:高雄榮總醫訊-https://wwwfs.vghks.gov.tw/001/VghksUploadFiles/273/relfile/13805/129846/9%E6%9C%88%E9%86%AB%E8%A8%8A-p12.pdf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