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性腫瘤超難診斷 透過「它」有望破解!

貴賓合照(由左至右)科技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葉肇元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 莊文郁副主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 陳澤卿主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 郭明宗醫師、藥廠陳喬松總經理

骨髓增生性腫瘤是一種血癌,會使骨髓製造過多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根據腫瘤型態分為不同類型,治療方式也不同,不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莊文郁副主任表示,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是治療,從判讀診斷就有很大挑戰。林口長庚首次將AI技術導入血液病理診斷,輔助快速精準判讀。

骨髓增生性腫瘤種類多易混淆 治療方式大不同

骨髓增生性腫瘤包含多種情況,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其包含早期骨髓纖維化(pre PMF)及顯著骨髓纖維化(overt PMF)四類。不同類型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醫師會依據患者年齡、症狀和疾病分期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方式。

罹病原因不明 靠骨髓病理切片判讀

骨髓增生性腫瘤的確切罹病原因尚在研究中,後天的基因變異、環境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子。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郭明宗醫師表示,骨髓增生性腫瘤屬於血液增生性疾病,不像其他實體腫瘤疾病有明顯可觸及的腫塊,通常患者是因為血液指數異常,或是因疾病引起的症狀、併發症如出血、中風或是脾腫大等才進而就醫。

郭明宗醫師也說明,不同類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在臨床的症狀上有許多共通通之處,因此,要確認患者屬於何種類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需透過「骨髓病理切片」的判讀。

從診斷就困難重重 人工判讀有差異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莊文郁副主任進一步解釋,林口長庚的骨髓切片主要由血液病理次專科醫師進行判讀,其判讀難度極為複雜且須花費許多時間。其中,骨髓增生性腫瘤又因類型多與病理玻片影像極為相似,判讀的困難度又更上一層樓!

莊文郁副主任也表示,以人工判讀較難取得量化的結果,且可能會有不同診斷者間的判讀差異,若是對於骨髓增生性腫瘤較不熟悉或經驗較少的醫師會更難判讀。因此,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是治療,其實是從診斷程序就開始!

藉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齊心破解診斷難題

為此,林口長庚首次將AI技術導入血液病理診斷,輔助醫師進行快速且精準的判讀,期望幫助能幫助更多血液腫瘤病患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以避免轉化為預後較差的疾病或嚴重併發症。藥廠總經理陳喬松也表示,自第一代標靶治療到目前最創新的細胞基因療法,藥廠一直致力運用資料科學以發展先進藥品,運用大數據分析及AI數位科技是重要的策略方向。目前血液腫瘤的早期診斷仍有未被滿足的需求,此次攜手科技公司及長庚醫院,期望結合三方優勢,延續病患的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