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6月底,各級學校都開始準備放暑假,部分青少年因為對性的好奇以及男女交往觀念尚未成熟,可能發生了性行為。到了開學後,就會湧現9月墮胎潮的現象。甚至有許多醫療院所,在10、11月份,會接到一些因為不當人工流產而造成後遺症的案例,包括流產失敗、感染等狀況。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趙灌中醫師24日在一場由財團法人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所舉辦的健康講座中呼籲青少年,在男女交往、進行性行為之前,一定要考慮到法律相關責任,以及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若不慎懷孕,也要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及面對。
根據一項2003年的研究指出,男女進行性行為時,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率只有62%,其中以保險套使用率較高,只有4%的人使用避孕藥。許多人是匆忙之下才戴保險套,或者無全程使用,則避孕失敗的機率也較高。
趙灌中主任表示,台灣地區的墮胎率高達37%,這可能是因為許多人對性知識的缺乏,而沒有正確採取避孕措施。相較其他性觀念較開放的歐美國家,如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台灣的墮胎率甚至還明顯高出許多,可見國內性教育的落實可能有所缺失。
趙灌中主任提醒,青少女若沒有確實避孕造成懷孕,常求助不當的人工流產管道,有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例如子宮受傷、骨盆受傷,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腸穿孔、子宮外孕,嚴重者有可能會終身不孕,真的不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