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導致排便疼痛、出血該怎麼辦? 醫師建議4族群可考慮手術治療!

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久坐、排便習慣不良,甚至懷孕、年齡增長等都有可能導致痔瘡形成,但有些人覺得痔瘡位置尷尬又害怕要手術,因此不敢說出口。不過事實上並非所有痔瘡問題都要開刀,即使需要手術也可以透過微創的方式進行,雅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白雪翠解析適合開刀的痔瘡患者條件,並說明目前痔瘡的手術方法,幫助有痔瘡困擾的民眾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痔瘡有「這些」情況建議治療 4族群可考慮進行手術

如果民眾有痔瘡問題,而且在排便過程中有流血、脫垂、搔癢、異物感、腫脹、疼痛等情形時,白雪翠醫師認為這時其實就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治療處置來改善。

痔瘡治療包含手術、非手術的方式,民眾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白雪翠醫師表示,如果是從外觀上就能明顯看到的痔瘡(如:混合痔、外痔、脫垂型痔瘡等)就比較需要透過手術處理,除此之外以下4族群也建議可以考慮藉由開刀來改善:

  • 產後孕婦:
    在懷孕過程中女性常會因為身體變化、寶寶擠壓到痔瘡組織等而對於明顯痔瘡感到不適,所以在生育完之後建議可以考慮進行手術。
  • 更年期婦女:
    有些女性可能在年輕時就有痔瘡問題,但是因為恐懼而沒有做任何處理,進入更年期後由於荷爾蒙變化,痔瘡的不適感會因此加重,所以建議停經後的女性在年紀更長以前可以考慮開刀處理痔瘡問題。
  • 年紀約6、70歲的年長者:
    長者在這一輩子過程當中多多少少都會有感受到一兩次的痔瘡問題,如果能在身體還可以負荷的情況下接受手術處理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準備轉換工作的年輕族群:
    現在年輕族群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也很容易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像是久坐、蹲馬桶時滑手機等這都是造成痔瘡的危險因子,如果有痔瘡困擾其實可以趁換工作的時候考慮進行手術。

痔瘡也有微創手術可以選擇 助縮短術後恢復期

如果需要開刀處理,現在除了傳統痔瘡切除手術之外,還有微創手術可供民眾選擇,白雪翠醫師表示,微創手術主要以雷射消融、超音波刀為大宗,與傳統手術相比,它對於組織的破壞跟傷害都比較少,疼痛感也較低,因此相對來說恢復會比較快一些。

不過,白雪翠醫師提到,患者需做什麼樣的手術處理應該與專業醫師討論後再決定,因為每個人適合的手術方式其實因人而異,以微創手術為例,年輕人比較常因為內痔腫脹感到不舒服,在內痔的部分通常透過雷射消融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於孕婦、停經後的婦女、年長者,他們大多是外觀上較明顯的痔瘡問題,其實比較適合進行超音波刀手術。

痔瘡問題應經由醫師診斷 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現在痔瘡治療方法相當多元,如果民眾發現有血便、排便疼痛等情形,建議應就醫尋求醫師診斷,確認是否為痔瘡問題,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改善。

白雪翠醫師提醒,雖然現在網路資源很多,只要上網查一下症狀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是什麼疾病,但還是應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評估,因為在診間很常會遇到一些狀況,像有位患者排便出血的情形已經持續很久了,但他以為是痔瘡拖了5、6年都沒有處理,結果一檢查發現他是肛門腫瘤在流血,由於痔瘡跟其他疾病的症狀可能會有所重疊,所以尋求醫師評估還是最重要的。

如果民眾有痔瘡問題,而且在排便過程中有流血、脫垂、搔癢、異物感、腫脹、疼痛等情形時,白雪翠醫師認為這時其實就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治療處置來改善。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