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是否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如果怕針 「鼻噴式流感疫苗」能替代選擇

得過一次流感,只代表對某型有免疫力,卻不保證對同年度流行的其他病毒株有保護力,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必要的自保方式。

得過一次流感,只代表對某型有免疫力,卻不保證對同年度流行的其他病毒株有保護力,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必要的自保方式。

隨著天氣轉涼,流感疫情即將進入高峰期,10月1日起第一批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跑,哪些人是第一批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三價疫苗和四價疫苗有什麼差異?如果孩子怕打針,有什麼方式可以替代?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吳逸帆與小兒科宋季純醫師解答。

第一階段公費接種有3大對象 三價、四價疫苗差異揭曉

第一階段公費流感接種時間從10月1日起,對象為:

  • 年齡族群: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年齡滿6個月以上之嬰幼兒(若嬰兒年齡未滿6個月,則父母可公費接種)、國小到高中(含高職)學生。
  • 高風險職業: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安養及長照機構所屬工作人員、幼兒園托育人員與保母。
  • 高風險病人:未滿65歲高風險慢性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肺病、腎臟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及BMI達30以上者。

目前流感疫苗有三價疫苗和四價疫苗,吳逸帆醫師指出,三價疫苗涵蓋兩株A型流感病毒(H1N1、H3N2)及一株B型流感病毒;四價疫苗則多涵蓋一株B型流感病毒,理論上保護範圍更廣。

但近四、五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未監測到B型「山形株」之流行,因此今年建議改以三價疫苗為主。

若孩子怕打針 可選擇自費鼻噴疫苗

流感疫苗對孩子健康保護很重要,若孩子怕打針該怎麼辦?今年台灣首次引進的「鼻噴式流感疫苗」可以做為替代方案。

宋季純醫師表示,鼻噴式疫苗使用「減毒的活病毒」,病毒被改造得極為弱化,只能在鼻腔黏膜短暫複製,不會引發肺炎或重症。它的設計是「模擬自然感染」,好像病毒真的從鼻腔入侵,讓免疫系統在安全情境下學習如何作戰,產生保護力。

無論是鼻噴疫苗還是傳統注射疫苗,病毒株別都一樣、擇一接種即可,不過要提醒,今年台灣核准的適用對象是滿2歲到未滿18歲的兒童與青少年,而且鼻噴疫苗需要自費,家長可多加評估。

另外宋季純醫師也提醒,對於9歲以下孩子第一次接種流感疫苗,無論是針劑還是鼻噴,都建議要間隔一個月補打第二劑,以確保當年度的免疫反應足夠。

打流感疫苗還可以打其他疫苗嗎?醫師:可以,但要依個人狀況調整

流感疫苗是否能與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逸帆表示,原則上不衝突、可同時施打。但因個人體質不同,若過去對某類疫苗反應劇烈,可以考慮分開施打,避免一次承受多重不適。

至於鼻噴疫苗,鼻噴疫苗是減毒活性疫苗,如果跟其他「活性減毒疫苗」(如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水痘、日本腦炎疫苗)等一起施打,則視疫苗種類建議同一天不同部位或至少間隔一個月以上施打;如果是其他不活化疫苗(例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則沒有時間隔限制。

疫苗接種後要至少10天才有保護力 得過流感還是建議接種疫苗

流感疫苗接種後約10~14天才會產生足夠抗體。因此吳逸帆醫師建議流感季前提早接種,不要等到疫情大爆發才倉促補打,可能會緩不濟急。

另外很多人以為得過流感就從此免疫、不用打疫苗,宋季純醫師指出,流感病毒分A型與B型,其中A型又細分H1N1、H3N2等亞型,每個型別又包含許多不同病毒株。

得過一次流感,只代表對某型有免疫力,卻不保證對同年度流行的其他病毒株有保護力,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必要的自保方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