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婦人腹痛休克竟是「這病」!醫:心梗5分鐘是救命關鍵

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9月29日舉辦「守護心節奏Don’t miss a beat. 園遊會」活動,呼籲民眾關注心臟健康,共同守護每一個心跳。

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9月29日舉辦「守護心節奏Don’t miss a beat. 園遊會」活動,呼籲民眾關注心臟健康,共同守護每一個心跳。

一名42歲小吃店老闆娘,日前因腹痛、冒冷汗誤以為是腸胃不適,直到休克昏厥,被送醫後才發現是「心肌梗塞」,且部分心肌已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情況相當危急。經緊急心導管手術並裝設葉克膜與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三個月後才康復出院。醫師強調,心臟功能受損後往往難以完全恢復,嚴重時可能需要心臟移植。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訂定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也於日前(9月29日)舉辦「守護心節奏Don’t miss a beat. 園遊會」活動,呼籲民眾關注心臟健康,共同守護每一個心跳。

我國中年男心梗率逐年上升 醫勸戒菸降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每年奪走約2050萬條性命。依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心血管疾病共奪走23,276人,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指出,近年來,40至60歲男性發生心肌梗塞有上升趨勢,其中不少突然猝死的民眾是沒有三高或慢性病史,深入分析發現「抽菸」是共同危險因子。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李貽恒補充,吸菸者罹患心肌梗塞、心絞痛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至4倍。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心臟病風險可減半;持續戒菸近十年,發病率幾乎與非吸菸者相同,由此可見,吸菸者因盡早戒菸,以守護心臟健康。

胸悶、喘、冒冷汗是心臟警訊 養成每週運動150分鐘降3成心病風險

除了戒菸,規律運動可強化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李貽恒執行長表示,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單車或健行,研究顯示有助於降低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同時改善血壓、血糖與血脂。運動強度不必過高,重點是持之以恆,養成固定習慣。

林俊立董事長提醒,若出現胸悶、輕微活動就喘、無故冒冷汗,都可能是心臟缺氧或受損警訊,不可輕忽。尤其有三高、慢性病、家族病史及抽煙習慣的民眾,更屬高危險群,若血壓超過130/80mmHg,務必盡快就醫。

5分鐘救命關鍵 CPR+AED提升存活率4成

林俊立董事長強調,心肌梗塞發生後的五分鐘非常關鍵,若能及時透過CPR+AED搶救,存活率可明顯提升;反之,若未進行CPR,存活機會將大幅降低。即使病人順利存活,也可能因腦部缺氧受損而需長期照護。提醒民眾,只要有人倒下,摸不到心跳脈搏、且呼叫都沒有反應時,就應立即為對方做CPR,心臟按摩時胸腔壓迫次數必須達到每分鐘一百下以上,並持續壓至救護車抵達現場接手。

30歲以上可免費健檢 揪出隱藏危機

李貽恒執行長提醒,年滿30歲國人即可享有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內容包含膽固醇、血壓、血糖檢測,可及早揪出潛藏患者。若能搭配戒菸、運動、健康監測與急救意識,才能真正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心臟健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