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仍是致病主因 國健署推「安心血壓站」助全民自主量測

為提升國人對血壓管理的重視,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攜手推動「安心血壓站」行動。

為提升國人對血壓管理的重視,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攜手推動「安心血壓站」行動。

高血壓及其所衍伸的疾病已經漸漸擴及年輕族群,以往許多人認為只有老年人需要擔心,但現今的資訊時代工作步伐快速、為了提升國人對血壓管理的重視,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攜手推動「722在家量血壓」行動,鼓勵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一次進行自我血壓監測。

透過推廣居家量血壓習慣,降低「白袍高血壓」的干擾,幫助民眾掌握真實血壓數值。同時國健署協助企業、社區等場合標準化血壓測量服務,讓民眾更方便、正確地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生活作息不規律 定時量血壓檢視身體

藝人聶雲也受邀分享自身預防高血壓的心得,由於家族有高血壓的病史及演藝工作的時間不固定、舞台上與鏡頭前的壓力頗大,所以血壓的變化也時有起伏。為了健康,聶雲開始每天走1萬步、去健身房、打高爾夫球,且定時量血壓,讓自己的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聶雲表示,若能方便找到可量測血壓的場地,檢測的意願也會提升,提醒自己要注意生活作息、飲食、調整壓力。

國健署推722原則 助掌握準確血壓值

國健署表示,許多人在醫院測量血壓時,常因緊張而出現暫時性升高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白袍高血壓」。為貼近實際血壓狀況,專家建議依循「722原則」進行量測:7代表連續七天測量、2指每天早上起床後與晚上睡前各量一次、2則為每次量兩遍並取平均值。這樣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單次測量的偏差,提升血壓管理的準確性。

此外,台灣高血壓學會林彥宏理事長指出,量血壓時盡量脫下外套,盡量避免在測量前喝咖啡、酒、抽菸,剛運動完也至少停1小時再測量,才能得到較精確的數據。

安心血壓站 將健康管理融入生活

為讓血壓監測走入日常,國健署推動「安心血壓站」認證制度,確保量測設備、場域環境與使用說明具備一定水準。未來民眾只要看到張貼有「安心血壓站」標誌的地點,便可在開放時段內安心量血壓。這項措施大幅提高血壓監測的密度,也協助民眾將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企業與社區積極響應 擴大全民參與

安心血壓站的推動獲得企業界與社區團體熱烈支持。目前已有統一超商7-ELEVEN、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群益金鼎證券、台灣企銀等單位投入設站行動,並依照標準完成設置者可獲頒官方標誌,供民眾辨識。國健署也持續邀請更多企業與社區單位一同加入,讓血壓量測成為全民皆可享有的健康資源。

提供衛教資源 強化量測正確觀念

為協助場域推動與民眾教育,國健署也製作血壓量測說明書與衛教素材,免費提供給安心血壓站使用。內容涵蓋量測步驟、注意事項與高血壓風險識別,提升民眾的血壓健康知識。透過這些資源,鼓勵大家將「定期量血壓」從一項健康行動,轉化為自發性的日常習慣。

血壓控制成效初現 持續努力不鬆懈

根據衛福部最新發佈的113年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由112年的16.5%下降至113年的16.0%,為近年首度出現微幅下降。此一變化顯示,大眾對於血壓控制與慢性病預防的努力,正逐步顯現成果。然而,高血壓依然是心臟病、中風與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仍須持續關注。

預防勝於治療 從日常生活開始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高血壓往往在早期無明顯症狀,唯有透過持續監測與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控管風險。他建議民眾從年輕時就培養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的健康習慣,並搭配定期在家或利用安心血壓站量測血壓,作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攜手家人量血壓 守護全家健康

國健署也呼籲全民善用便利資源,無論是社區據點、企業設站或鄰近的藥局,只要看到「安心血壓站」標誌,都可把握機會進行自我監測。更鼓勵民眾攜家帶眷一起參與,將量血壓視為家庭健康守門的重要日常。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