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患者小心腸道症狀 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

乾癬的皮膚典型病灶為紅色發炎斑塊,經常伴隨有皮膚脫屑、發癢等症狀。當乾癬的皮膚病灶發炎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皮膚紅腫和關節疼痛

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根據長庚醫院的最新研究更顯示,乾癬病友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16倍,其中若屬女性族群更高達1.41倍。

誘發乾癬2因素 這些行為恐致惡化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紀景琪教授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形成的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等,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全台灣大約有5萬名以上的乾癬患者。

乾癬的皮膚典型病灶為紅色發炎斑塊,經常伴隨有皮膚脫屑、發癢等症狀。當乾癬的皮膚病灶發炎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皮膚紅腫和關節疼痛;冬天低溫日照少、熬夜、壓力、感染、肥胖及菸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皆會引發或惡化乾癬。

全身系統發炎 引起乾癬症狀

紀景琪教授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一種皮膚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發炎疾病,除了皮膚的發炎之外,也會伴隨體內許多器官的發炎反應,造成皮膚外的表現,例如心肌梗塞、慢性腎病、腦中風、眼部葡萄膜炎等。所以乾癬不僅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

紀景琪教授說,皮膚上皮與腸道上皮存在很多相似處,例如都有很充沛的血管及存在很多微生物叢,兩者同樣都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並扮演著人體不可或缺的免疫防禦角色。尤其皮膚的發炎與腸道的發炎有密切的關係,先前的一項研究顯示,乾癬病人比起正常人有更高的風險會發生發炎性腸道疾病,如乾癬患者發生克隆氏症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53倍,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71倍。

積極就醫治療 維持正常生活

紀景琪教授提醒,乾癬患者日常生活應控制病情,若出現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情形,就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避免延誤;也建議乾癬患者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放鬆心情、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及高熱量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將有助於控制乾癬病情。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