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投稿

  • 脂肪會癌變?6旬翁腹股溝長「30公分」超大腫瘤
    68歲劉先生近日因腹部疼痛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在腹股溝處有一個近30公分大的腫瘤,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承哲安排手術切除後進行病理切片,報告證實為惡性脂肪肉瘤,所幸腫瘤並未轉移。劉先生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持續追蹤避免復發。李承哲表示,脂肪肉瘤常發生於四肢及後腹腔內,是深層軟組織異常且具有侵犯性...
    其他癌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8 
  • 玫瑰斑為何都治不好?當心是蠕形蟎蟲惹得禍!
    奇怪,明明就有認真在擦藥、也換了保養品,但臉上還是經常紅腫、長了許多小膿皰,又癢又刺好難受!小心,你很可能是因為「蠕形蟎蟲」增生造成的玫瑰斑,趕快求診專業皮膚科醫師進行診斷治療,擬定精準的「殺蟲計畫」,控制膚況更趨穩定。玫瑰斑(酒糟)VS.青春痘的差異?「醫師,我臉上長了很多像痘痘的小膿皰,臉經常紅...
    美容保養 Dr.BEAUTY 醫美時尚雜誌 2022-05-28 
  • 2022最新育兒津貼補助加倍!懶人包一次看
    育兒津貼要加倍了!由於台灣面臨少子女化問題,政府希望透過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支持家長養兒育女,減輕家庭負擔。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自今年8月起,就學補助及擴大育兒津貼補助新制上路,可望讓有第2胎或第3胎以上生育計畫的爸媽更加有感。育兒津貼申請資格若爸媽欲申請中央政府的育兒津貼,必須符合以下...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8 
  • 最怕染疫轉重症?醫曝「這幾天是關鍵」
    台灣疫情單日確診數「本周出現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近日疫情升溫,中重症案例已累積上百例。雖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已於上路,但仍有民眾擔心一旦採檢確診,必須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生活或工作,而不願意配合疫調及採檢。不過感染科醫師呼籲,民眾若確診,應趕緊把握開始出現症狀...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8 
  • 對抗轉移性乳癌的利器,解讀CDK4/6抑制劑,腫瘤科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媽的乳房會流血。」家屬憂心地說,一邊幫忙解開患者的衣服,只見胸前覆蓋著厚厚的紗布,而且帶有一股惡臭。60歲大嬸摸到乳房硬塊已有一段時間,但遲遲不敢就醫,而是到處打聽偏方,結果乳房腫瘤越長越大,終於潰爛、整個開花了,才被家屬發現。患者的乳房腫瘤已十幾公分大,有出血、惡臭的情況。義大癌治療醫院...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6 
  • 染疫高峰期來了!民眾最熱議10大問題解析懶人包
    你有沒有發現,身旁確診的人越來越了?病毒好似就在身邊,真的很難防。的確,本土案例不斷創新高,專家研判下周將會是疫情高峰期,染疫的人數會更多;當你或家人確診時,請先不要驚慌,《常春月刊》整出,民眾最常問關於疫情的10的問題。Q家中長輩70歲快篩陽性怎麼辦?下一步該怎麼做?A 65歲以上快篩陽=確診! ...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6 
  • 脊椎側彎讓你痠背痛?每天「這3式」運動延緩惡化!
    一名11歲正值發育期的國小女學生,睡覺時常常覺得腰痠背痛,家長也覺得她走路都歪向一側,就醫才得知是C型的脊椎側彎,側彎角度達25度,已是中度脊椎側彎;專業物理治療師吳瀚庭即指出,脊椎側彎應盡早就醫接受矯正治療與追蹤,疫情期間並可選擇在室內就方便做的三式運動,以延緩側彎持續惡化。時值疫情期間,民眾減少...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6 
  • 疫情期間不敢上「公廁」?醫師教你:5招自我保護
    針對醫院中民眾最常使用的公廁,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除加強醫院環境公廁清潔頻率,並經由ATP冷光反應檢測客觀數值呈現環境病菌數量,檢測民眾使用公廁最常接觸的環境表面點之菌落數,發現在環境清消前菌落數最高的物件表面分別是水龍頭、擦手紙架旋鈕、公廁門把、坐式馬桶坐墊及洗手乳壓把,而這些物件表面在定時清消後菌落...
    健康新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05-26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