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只能用打罵教訓? 職能治療師提管教關鍵

所有行為規範目的都是要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和記住行為會導致的結果,因此,切記不要只有懲罰和糾正,當孩子開始遵守約定規範時一定要第一時間讚賞,當正面的鼓勵賦予孩童足夠動機時,懲罰最後幾乎是不必要的。

不行!不可以!你與孩子相處是不是常掛在嘴邊?假期出門遊玩,總是會看到母親一直追著孩子,不斷糾正孩子的行為,但孩子非但不聽甚至挑釁般的變本加厲,母親則更加氣急敗壞,最後以出手教訓和孩子大哭收場。

管教並非不可以 讓孩子意識自己行為是關鍵

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黃俊誠職能治療師表示, 學齡前的孩童很多時候幾乎是趨近於本能的探索環境,因此會有許多危險動作,甚至因此受傷,對環境的探索、挑戰、適應是人類天性,一昧的責罵制止非但沒有效果,過於嚴厲會讓孩子變得退縮畏懼,規範方法沒一致性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進而產生許多情緒與行為問題,所以,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和記住行為導致的結果,才是該努力的方向。

執行行為規範 家長、師長需有一致性

黃俊誠職能治療師說明, 執行行為規範時必須讓孩子所有接觸的環境和師長能做到一致性,家長們可先進行討論,有共識後再一同執行,若接觸環境中無法達成一致,會發現孩子在某些情境會特別容易產生情緒。

此外,平時要多注意孩子好的行為,並給予適當的稱讚和獎勵,相較於問題行為,好的行為常被家長忽略,導致孩子生活中只有滿滿的挫折。

別被情緒支配 站在孩子角度思考會更好

所有行為規範目的都是要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和記住行為會導致的結果,因此,切記不要只有懲罰和糾正,當孩子開始遵守約定規範時一定要第一時間讚賞,當正面的鼓勵賦予孩童足夠動機時,懲罰最後幾乎是不必要的。

黃俊誠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不要被情緒支配,要針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一致性的回應,多站在孩子角度思考,此時應該做什麼回應才能讓孩子學到經驗在未來表現更好。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