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2度戰勝淋巴瘤 「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治療助攻

83歲王伯伯,5年前因為頸部及頭皮出現淋巴腫塊,經確診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的「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恰逢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在台臨床試驗,他也搭上治療順風車,經歷6次療程後,淋巴腫塊幾乎消除。

王伯伯的太太賴女士回憶,當初自己一手包辦照顧先生,不過他一度陷入彌留之際臥床不起,左鄰右舍都紛紛叫她做好心理準備,想不到治療很成功。不過追蹤2年後,淋巴癌卻再次復發。

王伯伯說,一開始只是臉部出現一些腫塊,後來又從左手指頭開始,慢慢擴散到整個左手都是淋巴腫塊,看起來像快要爛掉一樣,變得不靈活,沒辦法做事。

治療3週皮膚病灶消退 王伯伯如今愛上網

當時「抗體-藥物複合體」健保已有條件給付,用於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復發的患者。收治案例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醫師讓王伯伯再次接受治療。

葉士芃醫師表示,王伯伯接受治療期間,每週都會回診觀察,打完藥物第一週,左手皮膚病灶就逐漸乾燥結疤;第二週,結疤就快要脫落了,到了第三週準備要打第二劑藥物時,皮膚上的腫瘤就已經不見了。目前療程結束,追蹤3年都沒有復發跡象。現在的王伯伯學會在家用電腦上網,看影片享受悠閒生活。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亞型多 ALCL具CD30表面抗原

淋巴瘤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大類,台灣患者有9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當中又有數十種不同亞型。醫師表示,除了手術切除,僅能做放療及化療,所幸其中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具有CD30表面抗原,因此適用「抗體-藥物複合體」的標靶治療。

搭配CHOP化學藥物治療 看準標靶起作用

葉士芃醫師解釋,「抗體-藥物複合體」會認得癌細胞上的CD30表面抗原,將其所複合的化學藥物帶到癌細胞上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葉醫師進一步指出,此療法是將化療的CHOP四種化學藥物中,其中一種以抗體-藥物複合體取代,研究發現,將抗體-藥物複合體的標靶治療搭配化療的治療組合與純化療相比,復發率約可減少最高達20%,因此西方國家多以此療法作為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標準第一線治療。

何杰金氏淋巴瘤也適用 籲民眾留意淋巴瘤症狀

醫師表示,患者在療程中可能出現手腳發麻等副作用,停藥後就能復原。這項標靶治療也適用於同樣具有CD30抗原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提醒民眾,若是出現頸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的無痛淋巴腫大,伴隨發燒、夜間盜汗等症狀,務必進一步就醫接受診斷。

葉士芃醫師表示,王伯伯接受治療期間,每週都會回診觀察,打完藥物第一週,左手皮膚病灶就逐漸乾燥結疤;第二週,結疤就快要脫落了,到了第三週準備要打第二劑藥物時,皮膚上的腫瘤就已經不見了。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