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三高,遠離洗腎! 醫提醒有這三「藥」訣

台灣洗腎盛行率與發生率名列世界第一,洗腎人口至107年底已突破9萬人,腎功能一旦衰退至需洗腎,除造成飲食受限與生活不便外,其他疾病和感染風險更大為提高。現代人的文明病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則是造成腎功能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地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張哲銘主治醫師,從三高控制與正確用藥觀點,解析如何顧腎,遠離洗腎風險。
腎臟是三高的受害者 45%是由糖尿病引起
張哲銘醫師說明,腎臟是不痛不癢的器官,具有豐富的血管和血流,默默地過濾全身血液、排泄體內廢物及代謝藥物,所以常是其他疾病和毒物的「受害者」。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腎臟為了要過濾高糖分的血液,腎絲球會變大、血流量和過濾速率都會增加,長期下來腎臟負擔過重,功能就會受損;高血壓會造成腎臟的血管壁承受巨大壓力,長期下來會使血管變硬、血流量減少,高血脂則有血管狹窄、阻塞、硬化的問題,都會使腎臟受害。
張哲銘醫師說,腎臟病雖可能因為遺傳或自身免疫疾病所導致,例如腎絲球發炎,屬於原發性腎臟病,但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和生活壓力增加,因三高而引起的次發性腎病反而較高,以洗腎病人來說,45%是由糖尿病引起,另外15%是因為高血壓或心臟病。因此,好好控制三高,可以大大減少腎病風險。
三高服藥應規律 控制穩定最顧腎
有部分民眾擔心吃藥傷腎,而沒有規律服用三高藥物,想到才吃藥或是沒有不舒服症狀時就自行停藥,這是錯誤觀念,其實三高沒控制好才是腎臟最大殺手,以高血壓來說,吃藥不規律會使血壓高高低低不穩定,對腎臟的傷害更大。張哲銘醫師也提醒,親人朋友之間,不要分享使用三高藥物,因為即使同樣是血壓藥,但種類很多,機轉各有不同,病人若有其他疾病,有時還有不同的用藥注意事項,醫師處方會因人而異,也會隨病情控制情況調整藥物品項或劑量;因此,按時回診拿藥、規律服用才是保腎良方。
多處就醫要說明 避免多重用藥
另外,罹患多重疾病的患者可能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更應重視腎臟受損風險。張哲銘醫師表示,很多年長者同時間在不同科別拿藥吃,若病人沒有主動說明,可能會有重複處方或交互作用的問題,導致藥效降低或不良反應增加,而加重腎臟負擔,尤其是腎功能衰退到臨界點,但尚未洗腎的病人更應注意。
張哲銘醫師建議,病人應該記下自己吃什麼藥,就醫時告知,或把藥袋帶去給醫師看,若已有腎功能衰退或其他病史,看診時也要主動說明,讓醫師在處方時可以評估考量。
保健食品不是藥 別忽視腎臟負擔
國人保健觀念日盛,常常服用各種保健食品,張哲銘醫師說明,保健食品畢竟是食品,其成分和檢驗過程不如藥品嚴謹,不應期待有如藥品的效果,患有三高的民眾,仍需就醫用藥才能有效控制。另外,坊間保健食品往往誇飾效果,但對腎臟的負擔卻被忽視,有些甚至會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造成身體傷害,建議民眾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療人員。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要保護腎臟須從三高的預防和控制開始,透過規律用藥、按時回診、穩定控制,就能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對腎臟健康的威脅,遠離洗腎風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