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病人當「生命老師」 「尊嚴療法」尋回生命意義

「在很多痛苦不堪的夜裡,我一邊聽著父親的錄音檔,一邊看著這本回憶錄,有幾度我一直哭,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可是當父親熟悉的話語在耳邊響起時,我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那種感覺很難描述,覺得父親一直在我的身邊,從來沒有離開我……。」邱威鑫醫師憶及小芬在父親離世後的幾個月,來到志工室分享她悲傷的心情,但事隔多年,小芬重新出現時,整個人脫胎換骨。邱威鑫醫師感悟著表示,只要能好好陪伴生者度過最辛苦的歲月,浴火鳳凰的重生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尊嚴療法」分享生命故事 助生死兩相安

成大醫院全人照護醫學教育電子報主編、血液腫瘤科邱威鑫醫師表示,緩和療護專家Harvey Max Chochinov於2005年在臨床腫瘤學雜誌發表了「尊嚴療法」,藉由利用引導用語邀請病人分享生命的故事,協助減緩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面臨的苦難與折磨,並陪伴喪親家屬度過親人離世的傷慟,讓生死兩相安。

「當時尊嚴療法研究的結果顯示,91%病人覺得對這種照顧方式感到滿意或高度滿意的,86%認為對病人有幫助或非常有幫助。」邱威鑫醫師指出,其中增加「病人覺得尊嚴被維護的感受」有76%、增加「病人的意志」有68%、提高「病人對生命的意義」有67%。

病人當「生命老師」 領醫學生安寧訓練

為幫助病人善終,成大醫學院提出希望讓醫學生接受安寧療護訓練的要求,由邱威鑫醫師負責構思設計,運用尊嚴療法,自2015年9月開始,提供成大醫學系六年級學生作為教育訓練,並安排病人擔任「生命老師」。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將尊嚴療法運用在醫學生全人照護的課程。

「尊嚴療法」成教育架構 尋找生命意義

邱威鑫醫師說,醫學生的安寧療護教育訓練以尊嚴療法為架構,引用精神科教授Viktor E. Frankl醫師的意義治療法:「人會為意義而生,也肯為意義而死」,其學理主要闡述,眾生都在無法逃脫的「痛苦、死亡與罪惡」悲劇3要素中,找尋此生在工作、真善美、愛、苦難等意義。另外,安寧療護也採用精神科醫師Robert N. Butler的生命回顧理論,去重整病人的生命故事。

「生命回顧」助放下 傾聽難以言說的話

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教授曾提出,運用生命回顧來發揮以下重要功能:有助於病人重整秩序;發現或重新詮釋意義,釋放衝突或不滿;以及放下既往的恩怨情仇與對塵世的牽絆;同時將自我的小生命統整於宇宙的大秩序中。

「敘事治療中提到傾聽話語中的深意,傾聽那些沒有談及的、沒辦法說出口的,隱含在話語背後的深意」,邱威鑫醫師表示,這些才是尊嚴療法與生命回顧所共同帶來的美好之處。

臨終病人留回饋 坦然面對死亡

邱威鑫醫師進一步解釋,「生命老師」也會留下回饋意見,「在訪談過程,讓自己心情抒發、分享,也可讓醫學生更體會家屬面對死亡的心情。以前在講述自己『生長過程』覺得是在八卦,但這次面臨的是生死關頭,已不在乎,坦然把自己想法講出來,很自由,更坦然面對死亡。」

助醫學生理解病人需求 盼人性化態度行醫

針對這項訓練的優點,邱威鑫醫師表示,受訓醫學生可以瞭解安寧療護的哲理與照顧理念,親身體認安寧療護的「全人」照顧精神,運用尊嚴療法、生命回顧與意義治療法,學習傾聽、回應與重整病人的生命故事。也藉此以協助受訓醫學生體認敘事醫學的精神,從中更理解病人需要,建立親善與信任的醫病關係,未來願意以人性化關懷的態度行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