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魯蛇 有錯只會怪社會
台北市文化國小女童遭歹徒砍殺,龔姓凶嫌自稱是因「找不到工作,不滿社會」。對此,有精神科醫師直指,找不到工作、生活不順利,就暴力殺害無辜者,這就是「反社會人格」的表現。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凶嫌因生活挫折,缺乏正面思考,壓力管理不佳,就以不當手段發洩,可能有潛在的情緒障礙;情緒管理不當者,易將失敗原因怪罪外界,覺得都是「社會對不起他」;他感慨,現代個人主義盛行,只想到自我,缺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表示,每發生這種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懷疑凶手是否有精神疾病,這種想法是錯的,即使凶手有精神疾病,也不一定和犯罪行為有明顯因果關係,而「反社會人格」也不被診斷為精神疾病。

龔嫌辯稱自己幻聽,周煌智認為,若無診斷病歷就難以證明,反而徒使精神疾病被汙名化。

如何避免下一次類似事件發生?周煌智認為,應從長期的社會面向,而非個案看待,才能防範下一個鄭捷出現。他指出,反社會人格者須長期觀察才能發現,對於被害者,應從基本教育著手,提升對反社會人格者的辨識能力,以減少被傷害的機會;但他也說,這次受害者是小孩,的確難以反抗。

周煌智說,至於加害者的部分,則須從小教育解決問題的因應能力,及教導其尋求幫助和宣洩壓力的適當方式。社會其他輔助力量則以宣導教育為主,包括自殺專線和「張老師」,反社會人格者的親友可協助聯絡有需求的資源,有效幫忙調適。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