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得像大理石! 70歲翁靠「1方法」擺脫多年心痛危機

IVL技術能夠協助醫師有效處理以往極具挑戰性的血管鈣化病例,對病人血管傷害更小,患者也不需要接受風險較高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IVL技術能夠協助醫師有效處理以往極具挑戰性的血管鈣化病例,對病人血管傷害更小,患者也不需要接受風險較高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一名70多歲的蔡先生,因多年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血管壁逐漸鈣化,堅硬如大理石,讓他不僅飽受心絞痛折磨,還面臨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所幸,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震碎深層鈣化組織,患者血管才能完全擴張順利裝上血管支架,術後恢復良好也無併發症,隔日即可返家休養,成功化解長期困擾他的心痛危機。

兩次「鑽石旋磨術」治療 鈣化嚴重仍無法放置支架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許栢超主任表示,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增長血管老化、動脈硬化風險也隨之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當中,ASCVD 約佔 79%,整體 CVD 盛行率約為 7.7%,和亞太地區國家相當(如中國 7.8%、日本 8.9%),尤以65 歲以上族群增長最快,導致失能與醫療支出飆升。

他進一步表示,以上述的患者來說,經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有嚴重的環狀厚重鈣化,儘管接受兩次「鑽石旋磨術」治療,仍無法有效打通血管以放置支架;原本需使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進一步治療,但因開胸手術風險較高,讓蔡先生一直遲疑不願意接受開刀治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血管內震波碎石術 選擇性破壞鈣化組織、保留血管組織彈性

許栢超主任解釋,重度血管鈣化病灶已成為心導管治療的重大挑戰,傳統處理如旋磨與刮除技術雖有效,但操作複雜、風險較高,限制其廣泛應用。「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靈感來自泌尿科碎石術(ESWL),透過震波能量選擇性破壞鈣化組織、保留血管組織彈性,具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學習曲線短等優勢。

臨床研究已證實其能提升支架擴張成功率與遠期通暢性,近年應用迅速擴大。

嚴重血管鈣化、複雜結構病變 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治療方式

心臟內科尤士豪醫師與高醫老年醫學科兼心臟內科林子傑醫師補充,IVL技術能夠協助醫師有效處理以往極具挑戰性的血管鈣化病例,對病人血管傷害更小,患者也不需要接受風險較高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此技術具高安全性與操作穩定性,能有效處理高齡患者常見的重度鈣化病灶,降低手術併發症風險,促進支架順利擴張。對老年人而言,有助縮短住院天數、減少術後失能風險,提升整體復原效率與生活品質。若民眾也有嚴重血管鈣化與複雜結構病變之相關困擾,建議及早就診,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案。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