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揭超商「高鈉、高熱量」地雷食品!掌握5點吃得方便又健康

便利商店不必然等於飲食失衡,只要掌握選食原則、懂得看標示與搭配營養,照樣可以吃得聰明又安心。

便利商店不必然等於飲食失衡,只要掌握選食原則、懂得看標示與搭配營養,照樣可以吃得聰明又安心。

現代人忙碌又常外食,便利商店成為日常飲食重要選擇。營養師教你5招選食原則,學會挑選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超商餐點,輕鬆打造均衡飲食。

在都市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外食已成為多數上班族與學生的生活常態。尤其便利商店,以其24小時營運、高密度據點與快速取得的優勢,成為現代人最常接觸的飲食來源之一。然而,看似便利的背後,卻藏有飲食失衡的隱憂──如高油、高鹽、高糖與低纖維的飲食模式。

面對這樣的飲食環境,該如何做出聰明選擇,在便利中兼顧健康與美味?以下將從營養師的角度,提供五個實用選食原則,幫助你在便利商店也能吃得安心又營養。

一、優先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材

加工食品常含有過多添加物,如人工香料、色素與防腐劑,長期攝取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選擇原型食物(如水煮蛋、香蕉、小包裝堅果、地瓜等),不僅營養密度高,也較容易產生飽足感。雖然單價略高,但對身體是一種長期的投資。

二、補足蔬菜與蛋白質的缺口

多數便利商店的便當、義大利麵、燉飯等餐食,往往出現蔬菜不足、蛋白質偏低的問題。建議搭配以下食品,提升整體營養品質:
  • 蔬菜補充:選擇即食沙拉、蔬菜棒、關東煮的蘿蔔與海帶、冷凍蔬菜包等。
  • 蛋白質來源:可選擇茶葉蛋、豆干、無糖豆漿、無糖優格、嫩豆腐等,幫助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

三、留意鈉含量,降低高血壓風險

研究指出,經常仰賴超商飲食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可能升高,原因之一在於加工食品中普遍含鈉量偏高。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前,仔細閱讀營養標示,控制每日總鈉攝取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約6公克食鹽)。此外,也可透過選擇「低鈉」、「減鹽」標示的產品來進一步控制風險。

四、控制總熱量與食物份量

在便利商店容易出現澱粉攝取過量的情形,像是飯糰、麵包、便當等主食熱量偏高,若份量未加控制,恐導致體重上升與血糖波動。建議:
  • 選擇小包裝產品,如小地瓜或迷你飯糰
  • 均衡搭配蛋白質與蔬菜,避免單一澱粉類成分

五、多補充水分,幫助抑制過度進食

當感覺飢餓時,不妨先喝杯水、無糖茶或黑咖啡,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抑制不必要的進食衝動。這也是在控制飲食與維持健康體重時,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技巧。

善用「我的餐盤」,掌握日常均衡飲食

「我的餐盤」是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推廣的飲食教育圖像,透過六大口訣,幫助民眾簡單掌握一日三餐該怎麼吃,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
 
 
六大口訣:
  1. 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攝取一杯牛奶(約240毫升),補充蛋白質與鈣質。
  2. 每餐水果拳頭大:膳食纖維、維生素C與植化素攝取不可少。
  3. 菜比水果多一點:攝取足量蔬菜,促進腸道健康。
  4. 飯與蔬菜一樣多:主食選擇全穀雜糧類更佳。
  5. 豆魚蛋肉一掌心:提供每日所需的優質蛋白質。
  6. 堅果種子一茶匙:提供健康脂肪酸與微量營養素。

便利商店也能吃出健康

便利商店不必然等於飲食失衡,只要掌握選食原則、懂得看標示與搭配營養,照樣可以吃得聰明又安心。無論是在忙碌的工作日,或是趕時間的外出時,透過一點點用心與知識,就能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參考資料
原文連結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