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流行文化中,顯化是個令人困惑的概念,所以在更深入探討之前,我想先說明一下這個詞的意思:顯化是將某個意圖加以定義,藉此讓它嵌入你的潛意識中,也就是大腦在意識層面以下所運作的部分。透過這種做法,可以啟動大腦中與目標導向相關的區域,進而讓這個意圖對大腦來說變得重要、顯著或值得關注。
不靠外在資源 成功顯化的第一步在於心態轉變
事實上,成功顯化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和「我的問題需要透過外在資源來解決」的信念分離,並了解顯化並非依賴外在資源來達成。如果你想過著豐盛、別具意義又繁榮的人生,並不需要安撫任何超越自己以外的力量。只需要相信,你的幸福與成功都來自你的內心。其實,阻止你獲得理想人生的阻礙,都來自你的大腦,而偏偏這個大腦又能帶來讓你實現理想人生的意圖—這才是真正的祕密。
你必須在乎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魔法
顯化的重點在於:對不同的可能性,培養出堅定的信念。我年幼時,曾深刻意識到負面環境對生命有多大的局限。我是窮人家的小孩,父親酗酒,母親長期深受憂鬱症所苦,並有自殺傾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總覺得生命是種懲罰、詛咒,或者在最糟的情況下,是種沒有條理或意義可言、各種隨機與混亂的組合體。或許你也曾在看似雜亂無章的人生中掙扎,苦尋不著事件背後究竟有什麼意義,或者疑惑為什麼你和心愛之人必須承受莫名其妙的痛苦,偏偏又無力改變。這些掙扎會讓你對不同可能性的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
許多年來,我允許環境左右我的人生,從不認為自己能創造任何有意義的改變。人經歷創傷時,往往會有這種情況:內心被痛苦和震驚所主宰,讓人難以去挑戰、也害怕面對如此權威的存在。這股痛苦的力量不只足以改變基因,甚至還會影響後代的基因,而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也確實發現了這種現象。
我們的身心會為此做好準備,以免未來再次遭遇類似的創傷;在此過程中,意識會被困住,不斷對不可靠的外在世界做出被動的反應,而無法主動想像能夠做出的改變。
我們因此消耗了原有的能量、注意力和焦點,結果反倒無法真的改變人生—我們的注意力放錯地方,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交出了與生俱來的自主權,只換來迷人的幻想。這是場不平等的交易,卻也沒辦法責怪任何人。
顯化教你培養樂觀傾向 迎接更好的自己
話說回來,我曾聽過一個感人的故事,主角是一位越戰戰俘,抱持著「長期非特定樂觀主義」的心態。他並不知道會不會得救或何時會得救,並清楚意識到自己對眼下的處境無能為力:反抗只會喪命,或因絕望而失去求生意志。相反地,他有意識地練習樂觀心態,讓自己抱持希望,相信有可能迎來轉機。他並非顯化最後重獲自由的樣貌,而是利用心智的力量對於可能性保持信念,因此獲得了強大的韌性。當他最後終於獲釋時,樂觀的心態也成功幫助他重新振作,建立嶄新的人生。
因此,我認為顯化在本質上是在練習幸福,藉此與世界產生互動並過著美好的生活。我們可以透過實踐顯化,培養所謂的「樂觀傾向」(dispositional optimism),這指的是一種整體性格,代表期望在人生中各個重要領域獲得良好的結果。
研究顯示,樂觀傾向能帶來大量的健康益處,從改善心血管到提升傷口癒合的速度,甚至還能夠延緩病程。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物質成果是決定顯化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但我認為這種觀點並不正確。透過不斷將意圖視覺化,可以讓我們以愉快的心態面對生活,始終相信一切都會變得對我們有利,無論面對何種外在環境都能保持應變能力和強大的韌性,這才是顯化帶給我們真正的禮物。
本文來源:《精準顯化六步驟:用心智魔法練習幸福,實現你想要的一切》,方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