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肥不吃早餐?韓研究:不按「生理時鐘」吃飯 減重不成還影響血糖!

許多人為了延長斷食時間選擇跳過早餐,但韓國一項研究顯示,同樣是間歇性斷食,下午才吃第一餐的人減重效果有限,胰島素分泌還不減反增,血糖控制變得更差。

許多人為了延長斷食時間選擇跳過早餐,但韓國一項研究顯示,同樣是間歇性斷食,下午才吃第一餐的人減重效果有限,胰島素分泌還不減反增,血糖控制變得更差。

嚴格控制飲食、卡路里,結果體重降不下來,體脂肪還悄悄上升?減重除了關注吃什麼、有沒有做運動,家醫科蕭捷健醫師指出,「進食時間」也要配合生理時鐘。許多人為了延長斷食時間選擇跳過早餐,但韓國一項研究顯示,同樣是間歇性斷食,下午才吃第一餐的人減重效果有限,胰島素分泌還不減反增,血糖控制變得更差。

「生理時鐘」如何運作?吃飯時間不對 代謝節奏被打亂

蕭捷健醫師說明,人體內建的「生理時鐘」不僅掌管睡眠,也影響代謝、賀爾蒙分泌與脂肪燃燒的效率,而生理時鐘分為兩部分:位於大腦、負責接收光線訊號的「中樞生理時鐘」,如同整個系統的「大總管」,以及分佈在肝臟、腸胃等器官的「周邊生理時鐘」,像一群各司其職的「小管家」。

早晨陽光讓大總管會喚醒全身;當吃下第一餐時,腸胃與肝臟的小管家才會開始高效地分泌胰島素、處理血糖與代謝養分。如果節奏被打亂,例如不吃早餐或太晚吃晚餐,就會導致大總管與小管家們的作息錯亂,肝臟不知道何時該處理能量,胰島素反應也變得遲鈍,長期下來減重效果不如預期,胰島素阻抗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168斷食不只看多久不吃 「順時而食」同樣重要 

蕭捷健醫師也分享了韓國天主教大學的一項研究。參與者都進行16/8間歇性斷食,與延後到下午才吃第一餐的晚作息組相比,早作息組配合生理時鐘,在中午前就開始進食,觀察到體重、體脂肪顯著下降,胰島素敏感度也大幅改善。可見,間歇性斷食的成功關鍵不只是斷食多久,一天當中可以進食的時間,也就是「進食窗口」與身體的黃金代謝時段是否同步也很重要。

早餐跳過不吃?研究:糖尿病、發胖風險增

蕭捷健醫師表示,德國大型研究指出,經常不吃早餐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32%。另一項日本研究則發現,一週超過三天不吃早餐的上班族,發胖機率提高了12%。他說明,早餐是喚醒周邊生理時鐘、啟動一天新陳代謝的關鍵,錯過早餐會讓身體會誤以為處於「缺糧期」,燃脂效率降低,還更容易在下一餐囤積脂肪。

在學會「怎麼吃」之前,最重要的基礎是理解「何時吃」。蕭醫師強調,學會讓飲食節奏與身體的內在時鐘和諧共振,減重就不再是一場痛苦的對抗,而是順應自然的平衡狀態。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