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健康台灣,衛福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與肺癌等五大癌症免費篩檢,截至4月30日已服務23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6萬人次。透過資源整合與多元服務,幫助民眾一次掌握所有應接受的篩檢項目,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降低癌症風險。
五癌免費檢查 符合資格者別錯過
五癌篩檢具備便利與高效特性,可在病灶初期甚至癌前病變階段即時發現。113年,國健署提供超過481萬人次檢查,共發現逾5萬例癌前病變、逾萬例癌症個案。這些數據顯示,篩檢能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病情惡化與死亡風險。
衛福部提醒符合篩檢條件的民眾,應定期接受以下檢查,以利早期偵測異常、提高治癒率:
● 子宮頸癌:25至29歲婦女每3年1次,30歲以上每年1次抹片檢查,另提供指定年齡女性HPV檢測。
● 口腔癌: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原住民嚼檳者,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 乳癌:40至7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
● 大腸癌:40至44歲具家族史者及45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包含重度吸菸者及具家族史者。
主動防癌靠行動 生活習慣與檢查雙管齊下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防癌不能等,民眾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戒菸、避免嚼檳榔、節制飲酒、維持體重與運動習慣,同時定期接受篩檢。此外,也鼓勵民眾主動關心親友健康,共同參與篩檢與健康促進活動,擴大防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