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活得好又活得健康將是未來的挑戰,尤其慢性病控制更是需要關注的一部份。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三高比例高達5成。國健署提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最常發生在4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會逐漸上升,建議藉由3招進行健康管理、降低風險。
十大死因5項與三高有關 年輕族群也應關注自身健康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有5項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關,包括心臟疾病(第2名)、腦血管疾病(第4名)、糖尿病(第5名)、高血壓性疾病(第7名)、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病(第10名)。
慢性病已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若未做好預防及管理會引發多項疾病風險,而且國健署提醒,不只是年長者,年輕族群也不可輕忽,由於長期吸菸、飲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罹患三高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慢性病防治應及早開始,透過定期健康檢查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為強化三高預防與早期介入,國健署自今(2025)年起將成人預防保健年齡下修至30歲,提供定期健檢與衛教服務,協助民眾自主管理健康、降低風險,只要年滿30歲就可以進行公費成人健檢,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何做好管理減少風險? 有哪些健康檢查可以運用?
不過,不只是成人健檢,善用其他健康檢查項目定期健檢也有助於健康管理,而且平時還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降低慢性病風險,因此國健署提供以下3招幫助民眾守護健康人生:
- 定期健康檢查:
- 公費成人健檢:
國健署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符合以下資格者都可定期做公費成人健檢關心自身健康:
(1)30-39歲民眾,每5年可接受一次檢查。
(2)40-64歲的民眾,每3年可接受一次檢查。
(3)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可接受一次檢查一次。若為原住民可提前至55歲,小兒麻痺患者則可提前至35歲。
-
- 善用其他健康檢查:
除了參加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外,民眾也可善用各場域健康檢查,如:職場勞工健檢、公務人員健檢或自費健檢等,關心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等數據變化,以預防慢性病風險。
- 722自我血壓量測:
「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掌握血壓變化狀況,做好自我管理。
- 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
建議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攝取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並每週達成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