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手父母而言,何時須給寶寶輔食是難題之一,不過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及專家皆指出可在寶寶6個月大給予合理的輔食,比如肉類、豆腐、雞蛋、番薯、香蕉及西蘭花等,這無疑讓父母可以有了明確的指引;因此接下來的關鍵是遵循輔食的原則,如尊重寶寶的意願不強迫、防止噎食發生甚至避免細菌感染等。
“當寶寶6個月大時,許多父母都會問同樣的問題‘我的寶寶還沒有長牙,可以開始吃輔食嗎’?,這是一個新手父母非常常見的擔憂。事實上,寶寶即使沒有牙齒,仍然可以安全地開始吃輔食。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6個月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以及為什麼牙齒並不是開始輔食的必要條件。
為何6個月是關鍵時機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眾多兒童健康專家都建議,嬰兒應該在6個月左右開始引入輔食。這是因為到這個階段,母乳或配方奶雖然仍然提供了寶寶大部分的營養,但它們已經不足以滿足嬰兒迅速增長的營養需求,特別是鐵和鋅的需求。
因此輔食引入不僅是為了增加寶寶的營養來源,也是為了讓寶寶逐漸適應固體食物的質地和多樣化口味。
6個月大的寶寶在生理和發育上已經準備好開始嘗試固體食物。他們的胃腸道逐漸成熟,能夠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來自固體食物的營養。此外,許多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表現出對大人食物的興趣,比如看著大人吃飯,或是開始模彷咀嚼動作。
寶寶沒牙亦可咀嚼軟性食物
沒有牙齒的寶寶怎麼吃輔食呢?雖然寶寶在6個月大時可能還沒有長出牙齒,但他們天生具備處理食物的能力,這被稱為‘咀嚼’(munching)或‘用牙齦咬合’(gumming)。
這屬於他們口腔運動技能的發展過程,他們可以用牙齦有效地碾碎和處理軟性固體食物。許多父母會驚訝地發現,寶寶的牙齦實際上非常有力量,足以處理煮軟的蔬菜、香蕉及牛油果等軟性食物。
對於6個月寶寶來說,食物的質地是非常重要的。開始時,食物應為泥狀或非常軟的手指長條狀,目的是讓寶寶習慣新的口感,降低噎食風險(choking risks)。逐漸地,當寶寶適應了輔食後,質地可以稍微變得粗糙一些,讓寶寶逐步練習‘咀嚼’技能,即使沒有牙齒。
父母在餵食時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寶寶出現噎食跡象(如咳嗽、無法呼吸、臉色發紫等),需要立刻採取行動,確保安全。為了避免噎食,建議從較軟的食物開始,確保食物可以輕易地在寶寶口中溶解。
儘管寶寶在6個月開始吃輔食時可能還沒有牙齒,但這並不會持續太久。通常,寶寶的第一顆牙齒會在6到10個月之間長出。而在這段時間內,寶寶的飲食結構和技能會逐漸發展,隨著牙齒的長出,他們也會開始咀嚼更固體的食物。
尊重寶寶飽足感信號
有哪些輔食餵養信號與寶寶的節奏須注意呢?在餵養寶寶時,父母要密切關注寶寶是否對食物感興趣。許多寶寶會通過張開嘴巴、伸手抓食物及模彷咀嚼動作等信號表示他們準備好吃固體食物。父母可以根據這些信號,決定是否該引入或增加輔食的量。
同樣重要的是,要讓寶寶自己決定是否繼續吃。尊重寶寶的飽足感信號,比如轉頭、不張嘴或者推開食物。如果寶寶表現出不感興趣或吃飽的信號,家長不要強迫寶寶繼續吃,這有助於建立良好的飲食關係,避免未來的挑食問題。
總結來說,儘管寶寶在6個月開始吃輔食時可能沒有牙齒,但這並不是阻礙他們享受固體食物的原因。寶寶強壯的牙齦足以幫助他們處理軟性食物,加上合適的食物選擇和質地調整,寶寶能夠順利地過渡到輔食階段。
重要的是,父母應確保寶寶的食物安全及營養豐富,並且尊重寶寶的節奏和信號,讓這個新的飲食體驗變得愉快和順利。通過科學依據,我們可以確信,輔食階段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寶寶還沒有牙齒,他們依然可以用牙齦探索和享受各種新的食物。
10種適合寶寶輔食的食物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無論採用傳統餵食方式還是嬰兒主導式斷奶法(Baby Led Weaning,BLW),都可以給寶寶提供多樣且富含營養的食物。以下是10種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的輔食,能滿足他們成長中的營養需求:
1)肉類
肉類是寶寶開始輔食後最好的鐵質來源之一。鐵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尤其是6個月後,母乳中的鐵已經不足以滿足需求。可以將肉類煮熟後攪拌成泥,供寶寶食用。對於BLW方式,將燉煮至軟爛的肉類切成手指大小的長條狀,讓寶寶自行抓握和啃咬。
2)雞蛋
雞蛋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重要來源,特別是蛋黃含有豐富的膽鹼和DHA,有助於寶寶的腦部發育。把雞蛋完全煮熟或蒸熟是確保安全的好方法,可以將雞蛋搗碎後加入母乳或配方奶調成泥或把煎蛋切成長條狀。
3)豆腐
豆腐質地柔軟,易於吞咽,是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健康食物。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將硬豆腐煎至長條狀供寶寶抓握或將軟豆腐煮熟用勺子餵食。豆腐的溫和口感非常適合剛開始嘗試固體食物的寶寶。
4)豆類(如扁豆、鷹嘴豆、黑豆)
豆類富含蛋白質、纖維和鐵,適合作為輔食的一部分。你可以將煮熟的豆類搗碎,做成糊狀或者攪拌成泥,便於寶寶吞咽。BLW方式可將軟化的整粒豆類摻入食譜中製作稱手指食物。
5)牛油果
牛油果是健康脂肪的極佳來源,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視力發育。牛油果軟糯的質地非常適合寶寶,可以直接用勺子搗成泥餵食,或切成長條狀(保留部分果皮),便於寶寶抓握。
6)優酪乳
優酪乳是鈣、蛋白質和益生菌的優秀來源,有助於寶寶的消化健康。選擇無添加糖和調味的全脂優酪乳尤為重要。優酪乳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搭配水果泥或蔬菜泥。
7)番薯
番薯口感甜美,富含維生素A和纖維,適合寶寶消化。可以將番薯蒸熟或烤熟後搗成泥,或者切成條狀供寶寶自行抓握食用。
8)香蕉
香蕉是寶寶輔食經典選擇,它富含鉀和纖維,質地柔軟,容易消化。你可以直接將香蕉搗碎給寶寶餵食,或切成長條狀,讓寶寶自主抓食。
9)西蘭花
西蘭花富含維生素C和纖維,是健康蔬菜的代表。將西蘭花蒸至軟爛,可以讓寶寶輕鬆咬食。同時,它也能幫助寶寶鍛煉咀嚼能力,適合BLW方式。
10)燈籠椒(甜椒)
甜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將甜椒蒸至柔軟,切成條狀,讓寶寶自行抓握食用,既能提供營養又能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這些食物都適合不同餵食方式,提供豐富的營養,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在給寶寶嘗試新食物時,尤其是食物過敏原(雞蛋、豆腐及優酪乳),建議遵循每次引入一種新食物的原則,並注意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
8種寶寶不能吃的食物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父母和照顧者除了需要瞭解哪些食物適合寶寶食用,還必須清楚哪些食物應絕對避免。這類食物通常因以下兩個原因不適合寶寶:
-食物中的微生物可能對免疫力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造成健康危害;
-食物的形狀或質地容易引發噎食風險。在6至12個月的寶寶準備輔食時,應避免以下食物:
半生熟雞蛋
雖然半生熟雞蛋質地軟滑,許多人認為適合寶寶,但未完全煮熟的雞蛋存在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風險。沙門氏桿菌可引起腹瀉、嘔吐、噁心和發燒等症狀,特別是對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來說,風險更高。
因此必須避免讓寶寶食用半生熟雞蛋。同樣,未完全煮熟的肉類、生魚片和未經巴氏消毒的生牛奶也存在類似風險。所有這些食品都應完全煮熟以殺滅有害細菌。
蜂蜜
有些長輩誤認為在寶寶胃口不佳或者需要喝藥時,加少許蜂蜜會有所幫助。事實上,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肉毒桿菌孢子非常耐熱,短時間的加溫無法完全消滅。寶寶的免疫系統和腸道益生菌尚未發育成熟,若食用蜂蜜可能引發嚴重的‘嬰兒肉毒桿菌中毒’,這種中毒可危及生命。因此,1歲以下的寶寶應完全避免蜂蜜及含蜂蜜的食品和飲料。
整顆堅果
寶寶的氣管如吸管一樣大,任何球形和堅硬的食物,如堅果容易堵著氣管而增加噎食風險。家長可以將堅果研磨成粉末,撒在輔食上,既能確保安全,也讓寶寶提早接觸堅果類以防止過敏。
未經稀釋的花生醬
未經稀釋的花生醬質地濃稠,容易黏附在寶寶的上顎或口腔邊緣,增加噎食風險。建議將花生醬與母乳、配方奶、優酪乳或水混合,稀釋至類似優酪乳的質地,以確保寶寶安全食用。
黏性湯圓易造成噎食整顆葡萄
葡萄、櫻桃番茄和藍莓等球形食物常被列為噎食風險高的食物。不過,當9個月大後,當寶寶具備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顆粒食物的精細動作時(pincer grasp),父母可以將葡萄和番茄切成4份或將藍莓壓扁,幫助寶寶安全進食並練習手眼協調。
生蘋果
生蘋果質地又硬又脆,容易導致噎食。為確保安全,建議將蘋果去皮去籽,切成一個手指長度的薄片,然後蒸至軟爛,或製作成蘋果泥。其它類似質地的水果或蔬菜也需根據寶寶的咀嚼能力適當加處理。
糖果和軟糖
糖果呈圓球形,質地堅硬; 軟糖或維他命軟糖質地黏稠,不適合嬰幼兒食用,容易引發噎食。家長需格外注意家中較大兒童的零食選擇,避免寶寶誤食。
湯圓
湯圓、芋圓和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因其球形和黏性容易造成噎食風險。此外,糯米類糕點如糯米糍、紅龜粿等質地黏稠的食物,也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該如何降低噎食呢?為避免噎食,家長應提供安全且適合寶寶的食物,同時在進食時讓寶寶保持90度坐姿,避免在車上、躺著、跑動或哭鬧時進食。進食過程中應尊重寶寶的意願,避免強迫餵食,鼓勵寶寶自主進食。在為寶寶提供安全食物和環境的情況下,噎食的風險是可以有效降低的。雖說如此,噎嗆的意外也可能來自非食物如硬幣,小顆異物等引起。家長一定要學習哈姆立克急救法,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
(文章授權提供/馬來西亞醫識力)
原文請見:《醫識力》 https://easily.sinchew.com.my/node/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