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是失智還是老化? 記憶整合門診助家屬快速獲得解答

失智症早期症狀如重複提問、健忘、情緒不穩等,常被誤認為單純老化。

失智症早期症狀如重複提問、健忘、情緒不穩等,常被誤認為單純老化。

嘉義一名82歲的朱老先生,因記憶力退化讓家人擔憂,與家人清晨搭首班高鐵北上,前往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特別設立的「自費跨領域記憶整合門診」,在半天內完成包括神經醫學部、精神科、藥學部等專業單位跨團隊評估,以及個案管理師的衛教與照護建議。

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失智 整合門診助家屬完整評估

根據統計,台灣高齡社會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更高達五分之一。失智症早期症狀如重複提問、健忘、情緒不穩等,常被誤認為單純老化。甄瑞興主任指出,很多子女對父母的記憶變差感到擔憂,但常因不確定是否需要評估,或父母排斥就醫而錯過黃金時機。為因應認知退化議題與新藥問世,「自費跨領域記憶整合門診」專為尚未確診但疑似出現症狀者設計,由神經醫學部、精神科、藥學部、社工室與個案管理師等組成專業團隊,透過一次性、結構化的一站式評估,迅速釐清患者認知狀況,並針對早期腦部異常如類澱粉蛋白沉積,提供追蹤與照護建議。有效縮短評估等待時間,提升診療效率與照護連續性。

「新藥導入×預防門診」雙軌並進 打造失智症照護新模式

甄瑞興主任指出,新藥療程須先確認類澱粉蛋白沉積,並進行基因與臨床條件評估。記憶整合門診正扮演臨床前端的關鍵角色,協助患者掌握用藥時機、提升治療成功率。透過「新藥導入×預防門診」雙軌並進模式,結合臨床實證、團隊合作與衛教推廣,持續強化診治流程與照護網絡。

辨識「老化」抑或「失智」 整合照護減輕家庭負擔

失智早期症狀如健忘、重複提問、情緒波動等,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延誤診斷與治療。甄瑞興主任強調,整合門診的價值在於及早辨識、妥善規劃,讓家庭少走冤枉路。個案管理師主動介入後續照護與資源轉介,建立穩定醫療連結,讓照顧者不再孤單,獲得持續支持與指引。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