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展登場!北醫附醫秀智慧醫療技術 AI、AR、3D列印皆可跨足臨床

台灣醫療科技展11月30日至12月3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北醫附醫於在展區展出結合AI與MRI的失智症預測系統等多項技術。

今(2023)年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1月30日起登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新AI技術亮相,包括結合AI與MRI的失智症預測系統、透過專家註記與AI深度學習抓出肺癌與肺病的衛星X光檢查中心等;同時展出國內外少見的擴增實境復健系統、最新的微創遠端橈骨骨折復位以及智慧床墊壓力感測系統。

醫療技術加上AI輔助 助預測失智風險、X光判讀

台灣醫療科技展11月30日至12月3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北醫附醫於在展區展出結合AI與MRI的「失智症預測系統」。北醫附醫影像醫學部神經放射診斷科陳震宇主任表示,台灣失智症病人逐年增加,根據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每12人就有1人失智症。

因此,陳震宇主任認為,發展腦心智退化之早期偵測指標與風險預測模式,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也是降低社會醫療照護成本的第一步,此系統以國際大型失智資料庫數萬筆高齡腦部磁振影像為基礎,打造出4D高齡健康失智預測模組,能預測未來失智風險,也有助於即早介入、延緩老化及預防醫學的發展。

另外還有「衛星X光檢查中心」,北醫附醫事業發展部周百謙主任表示,衛星X光檢查中心以北醫附醫為中心結合鄰近診所,將X光上傳雲端平台,除可聯合判讀提升診斷能力外,也可追蹤病人變化,另外在AI協助下進行影像分析與比對,能優化判讀成果,創新X光片醫療診斷的應用領域。

AR、3D技術不只用在娛樂 醫療應用有助復健、手術

而熱門的擴增實境技術(AR)不只運用在遊戲業,也可應用於醫療產業。北醫附醫復健科團隊以擴增實境為基礎,研發出針對神經性疾病的復健系統,除了透過遊戲提高病人使用動機外,病人也可透過擴增實境系統看到自己的動作與身處空間的位置,進一步強化動作學習能力。

北醫附醫復健科賴建宏醫師表示,這套系統除了增加復健者的使用動機外,透過專一重覆性復健,可以提供腦部對這些復健動作的記憶。此外,結合肢體動態捕捉系統與擴增實境系統,透過視覺回饋,復健者可以透過如同鏡像的影像內容,看到自己的動作與實際身處空間的位置,進一步強化動作學習能力。

此外,為改善遠端橈骨粉碎性骨折手術,北醫附醫團隊開發出復位鉗3D列印輔助器材技術。北醫附醫骨科部一般骨科呂憲宗主任表示,通過3D列印輔助器材提供反向力,將破碎的骨骼固定在一起,固定鋼釘時,由於破碎的骨骼被夾住,可讓手術更順利完成,並且約可節省一半的手術時間。

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表示,近年來永續發展的風潮席捲全球,其中醫療產業在照護服務、藥品醫材的製造上都屬於高耗能產業,智慧醫療的運用可能成為解方之一。北醫附醫過去在區塊鏈應用與加護病房智能預測系統已有成功經驗,未來將把目光鎖定AI智能發展、遠距醫療等項目,希望讓更多民眾享有更全面的照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