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預防醫學學會公益舞台劇 了解台灣愛滋病40年醫療歷史、愛滋醫療人權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30周年在2023年世界愛滋日前夕推出愛滋醫療人權公益慈善舞台劇「看見幸福那一刻」。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日」,台灣預防醫學學會30周年在2023年世界愛滋日前夕推出愛滋醫療人權公益慈善舞台劇「看見幸福那一刻」,希望帶領民眾了解台灣愛滋病40年來的醫療歷史發展與困境。

愛滋感染通報數逾4萬人 感染者仍受歧視、不平等

1981年,世界第一個 AIDS 病例在美國被發現;1982年台灣發現第一個境外移入的案例;1986年台灣出現第一個本土HIV病例;1988年出現第一例母子垂直傳染;1990年制定了《後天免疫缺乏防治條例》;1997年提供免費雞尾酒療法;2004年藥癮感染者人數遽增。

直到今日2023年,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本國籍累積愛滋感染者通報人數為44,033人,發病人數為21,434人,HIV感染者主要為年輕族群。台灣預防醫學學會表示,即便全台灣目前有4萬4千多人感染通報接受治療,卻已有8,401人因為感染HIV過世。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洪浚珀提到,愛滋病感染者常常會被貼上性行為不健康、不道德的標誌,不僅要忍受身體的不適,還備受社會大眾的精神煎熬,就連婚姻、工作都有可能會因此失去,很多感染者得不到該有的平等醫療人權,屬於他們應有的權益也活生生被剝奪。

預防醫學學會30周年 推出愛滋醫療人權公益舞台劇

因此,台灣預防醫學學會顧問陳永旭發起30周年推出愛滋醫療人權公益舞台劇「看見幸福那一刻」計畫。這齣舞台劇於2000年並已發想,事隔多年終於在學會30週年,將曾榮獲美國舞台劇最高榮譽東尼獎首獎的劇作家哈維.費爾斯坦劇本改編成屬於台灣愛滋病40年來的醫療歷史發展舞台劇。

陳永旭表示,愛滋病到現在已有42年歷史,主要有危險性行為、輸用污染的血液(共用針頭)、母子垂直傳染3類特定感染途徑,和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並沒有傳染風險,但在看到許多社會大眾對愛滋疾病的誤解及社會標籤汙名化,讓他很有動力想做愛滋醫療人權舞台劇。

陳永旭提到,愛滋病治療上現在已經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跟過去相比,悲劇已大大減少,但社會大眾的歧視還是存在。副秘書長洪浚珀呼籲,民眾應尊重生命、注意自我安全保護,並給予愛滋病感染者最大的關心與支持。

「看見幸福那一刻」舞台劇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導,有台灣預防醫學學會主辦,將在112年11月25日星期六晚間19:00點於台北市議會B1禮堂演出,本公益舞台劇不需索票、免費入場。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